北市公車駕駛荒 脫班誤點頻傳

臺北市公車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許多司機離職。(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區公車因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導致許多司機離職,但迄今人數未明顯迴流,使脫班、誤點問題頻繁。北市審計處報告指出,北市公車駕駛從2020年4267人到去年降至3672人,減少率近14%,建議應檢討改善,彌補人力缺口。北市公運處迴應,今年1月20日駕駛長配合加薪8000元,並持續改善駕駛休息環境及降低工作壓力,今年6月統計北市駕駛爲3707人,已有微幅回升。

交通部爲因應高齡化社會來臨、汽車運輸業駕駛人力不足問題,自2019年起對大客車駕駛擴大徵才及穩定就業,推出安薪、留才、獎勵等補助方案,提高客運駕駛工作誘因,隔年修正道路交通安全規則,將大型車職業駕駛人駕駛執照持照年齡上限從65歲延長至68歲。

審計報告指出,隨着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許多駕駛因收入降低離職,選擇改當貨車司機等職務,疫情結束後,雖然工作人力回溫,但駕駛因已經轉職、工時長、薪資偏低等因素,並未選擇重返客運業,包括臺北市在內的7個縣市,自2020年至2024年駕駛人數減少高達10%,其中北市減少近600名,更造成公車脫班、誤點情形頻繁問題。

公運處業務稽查科長樑筠翎迴應,將持續協助公車業者積極招募駕駛長,例如今年1月20日起因公車運價調整至25.3111元,駕駛長配合加薪8000元,並持續改善休息環境,降低工作壓力,減少現有駕駛長流失、吸引更多年輕人投入,同時透過大數據資料檢討以提升公車路線營運效率,今年6月統計駕駛爲3707人,人數已回升。

樑筠翎強調,脫班問題將依起訖點資料檢討公車路線營運效率,如接獲民衆陳情,查證屬實將列入公車評鑑指標扣分並按《公路法》處分,嚴重脫班路線者,會要求限期改善和加重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