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高中生開發AI辨識系統 師長免再淋雨撐傘對車牌
北市教育局今在科教館舉辦113學年度AI教育節成果發表會,現場有「互動展示區」、「學生主題發表會」及「海報靜態展覽」三大區域。記者林佳彣/攝影
AI浪潮席捲全球,北市8校推動「新科技學程」,教育局今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舉辦113學年度AI教育節成果發表會,其中西松高中學生從無到有開發「AI車牌辨識」,爲師長撐起一把智慧傘,讓他們不用再風吹日曬撐傘覈對訪客車牌。
今年首次邀請各學層學校參與AI教育節展出,現場規畫「互動展示區」、「學生主題發表會」及「海報靜態展覽」三大區域。高國中以AI科技視覺識、機器學習、機器人應用、數據挖掘及智慧代理等實際應用案例,國小展出VR應用、智慧小車等新興科技及STEAM跨域學習成果。
學生主題發表會上,西松高中分享「AI車牌辨識」成果,團隊成員爲新科技學程高一生蔣嘉祐、雷善元、趙晨宇,在老師施柏豪指導下開發,該系統結合Google試算表,只要事先輸入訪客車牌與姓名,系統便能透過AI即時辨識來車車牌,並自動發送Line通知,讓值勤人員即時掌握車主身分,提升效率也降低人力負擔、風險。
學生們起初發現每逢重要活動,參與貴賓及師長的車輛會於短時間內涌向校門,等待進入校園尋找停車位,總務主任總是站在烈日、風雨中,還要翻着紙本名單核對車牌、訪客身分,真的很辛苦。他們經詢問主任、校長等,得知學校對此有很大困擾,因此着手撰寫AI視覺辨識程式,研發車牌辨識系統。
學生說,該系統是機器學習結合影像辨識,希望將所學的資訊能力,實際運用在生活中,也能幫師長解決困擾,無償提供學校使用。開發從無到有費時1個月,期間也曾遇過鏡頭照到車牌卻辨識不清上頭數字,便找了大量車牌,加強系統模型訓練,讓辨識更佳精準。
另外,教育局今天發佈北市第5版「資訊素養與倫理教材-AI未來新世界」,各學層皆分爲上下冊。副市長林奕華說,這呼應日前UNESCO呼籲各國應重視全民AI資訊素養與倫理教育、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強調「AI課程」的重要性。
國小聚焦健康數位習慣與資訊倫理,透過生成式AI認識真僞辨別、資料偏誤與應用技巧,討論AI參與競賽的輔助與主導界線;國中從AI歷史與技術原理出發,探討應用與倫理挑戰,培養與AI共存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職着重評估AI生成內容、理解法律與社會議題,深化倫理思辨與實踐,形塑負責任的AI素養與價值觀。
北市西松高中高一生蔣嘉祐、雷善元、趙晨宇,在老師施柏豪指導下,開發「AI車牌辨識」系統。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市8校推動「新科技學程」,今在AI教育節成果發表。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市AI教育節今年首次邀請各學層學校參展,國小端展出VR應用、智慧小車等新興科技及STEAM跨域學習成果。記者林佳彣/攝影
北市西松高中學生開發「AI車牌辨識」系統,只要事先輸入訪客車牌與姓名,系統便能透過AI即時辨識來車車牌,並自動發送Line通知,讓值勤人員即時掌握車主身分。圖/北市教育局提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