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楊娟教授:學習力與宗教的“形”與“神”

1

前幾日,去了一趟拉薩,聽了很多專業的關於宗教的講解,徹底顛覆了我對宗教的認識,領悟了一些宗教的形式與本質。

在拉薩的大昭寺或者布達拉宮附近,隨處可見虔誠的信徒在磕長頭或者轉經筒,有的信徒甚至全家幾天、幾個月一路上磕長頭來大昭寺膜拜釋迦摩尼的真身像,同時這種行爲,也會得到大家的點贊,收穫很多哈達。

很多藏族家裡,也都保留了很多宗教的禮儀,比如供水、供燈,不殺生等等的宗教形式,但當我與一些有文化的藏族同胞聊天時,他們認爲信仰宗教,不需要教條地做這些事,其本質是多做善事、不斷學習、辯證看待問題等等。

2

現在的藏傳佛教是當時鬆贊甘布從印度引入,主要目的是政治統一,因此需要讓最廣大的底層老百姓能接受。

可當時很多羣衆沒有文化,不識字,怎麼辦?當時的統治者爲了讓他們信教,設計了很多具體的形式讓老百姓去做,當他們天天很辛苦地做了這些事時,身體和心靈也得到了放鬆與淨化。因此虔誠的教徒心靈都很淳樸,行爲也很規範,身體和情緒也很棒。

現在隨着人們文化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這些形式極爲不屑。文化程度較高的信徒可以通過辯經、講經等更爲高級的形式,用腦去領悟佛的真諦,尋求真理。甚至沒有任何形式,只是心裡有佛。

3

我在學習力的研究中,也同樣感覺到了學習的“形”與“神”。

我在講授學習力的過程中,一直強調學習就兩件事“動腦”+“練習”這是學習的本質。可爲了讓孩子學會動腦,勤加練習,需要設計很多工具,讓孩子們通過這些工具,逐漸領悟學習的真諦。

所以經常有學員問我,爲什麼只是每天羣裡打卡,其他什麼都沒有做,成績就能提高。

打卡是最簡易且方便可行的督促孩子每天學習的工具,孩子只要每天練習了,成績一定能提高。

再高級一些的工具就是艾賓浩斯遺忘曲線、思維導圖、費曼學習、康奈爾筆記、SK錯題整理等等,這些都是形式。

優秀的學生可能不知道,也沒有使用過這些工具,可在平時的課堂和學習中卻做到了“動腦”+“練習”。

總的來說,宗教和學習都有“形”和“神”,對於不同需求、不同能力的個體,我們應該選用不同的形式滿足其個性化需求,但本質都是殊途同歸的。

作者 | 北師大楊娟 轉載請註明出處

讓孩子學會學習

愛上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