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市大安國小學子活用AI辨識技術 打造交安機器人預防危險駕駛
智組型機器人創意賽中國小組的第一名隊伍大安國小6年級張佑宇、蔡威軍今特別分享「AI守護,溫暖智行」機器人作品發想過程。(圖/臺北市教育局)
臺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與智組型機器人創意賽中國小組的第一名隊伍大安國小6年級張佑宇、蔡威軍合影。(邱芊攝)
臺北市去年爲交通安全年,今年持續推動各項交通改善計劃,北市大安國小6年級學生以交通安全爲主題發想,透過連線與AI辨識技術,打造出「AI守護駕駛機器人」與「AI智能路口機器人」,車內機器人可預防危險駕駛,路口機器人能即時通報事故,作品展現跨域整合與創新應用能力,成功獲得「中小學資訊應用大賽」中,組型機器人創意賽國小組第一名。
臺北市教育局於4日在大同區日新國小舉行114年度「中小學資通訊應用大賽」頒獎典禮,已辦理「智組型機器人」與「人型機器人」2項競賽中,共計322隊636名學生熱烈參與,經過激烈競爭後,共計44隊94名學生脫穎而出。
智組型機器人創意賽中國小組的第一名隊伍大安國小6年級張佑宇、蔡威軍今特別分享「AI守護,溫暖智行」機器人作品發想過程,他們觀察交通問題,利用專爲青少年程式設計教育所設計的微型電腦開發板micro:bit及硬體和軟體的開源電子平臺arduino,並透過連線與AI辨識技術,結合交通議題創作實用功能模組,創作出「AI守護駕駛機器人」與路上「AI智能路口機器人」。
張佑宇、蔡威軍介紹,車內機器人可辨識駕駛狀況,偵測疲勞或異常,即語音提醒並減速停靠,通知警力介入;路口機器人可偵測大型車與行動不便者,並與車內機器人連線提醒駕駛,亦能即時通報事故,爭取黃金救援時間,作品不僅能預防危險駕駛與交通事故,更展現跨域整合與創新應用能力,打造更安全、智慧、溫暖的未來城市。
臺北市教育局副局長陳素慧表示,辦理該競賽最初的發想是因爲考試會促使學生努力學習,但資訊科技或電腦課通常沒有考試,爲了讓小朋友瞭解學習資訊科技的好處,早在10幾年前就開始辦理該競賽,比賽中涉及多項科目,學生不只要會晶片技術,還要具備機械原理、結構的應用知識,最重要的是要有創意。
她舉第一名作品爲例,學童對「交通安全」特別有想法,以此作爲主題,有想法後結合了許多科目的應用,包括透過鏡頭辨識人臉表情,還發現如果能有更好的感測器,可以讓判斷更明確,晶片甚至可以主動連線,在發生交通事故時,讓警察或救護人員第一時間到達現場,這反映出現今或未來的社會,已不再是用單一答案就能解決問題,而是需要結合多種能力才能得到解方。
教育局持續以「以競賽激發學習動機」爲策略,未來將結合STEAM及新科技辦公室、7間科技中心和13所技術教學中心資源,推動STEAM教育、程式設計、機電整合與創新應用等核心能力,統籌各中心辦理實作導向競賽,並銜接全國與國際賽事,開設教師研習、學生帶狀課程及營隊,針對賽事將持續完善獎勵機制,透過表揚與實質回饋,鼓勵學生參與科技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