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榮3D導板「折彎腓骨變下巴」 助口腔癌患者重建顱顏

▲北榮總今(24)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助患者開創口腔顱顏功能重建。(圖/北榮提供,下同)

記者趙於婷/臺北報導

許多患者罹患口腔癌時,很常要面臨連瘤帶骨截除病竈的問題,北榮總今(24)日發表最新醫療成果,順利藉助數位影像及數位手術設計,利用客製化3D列印導板,把小腿的腓骨「直的骨頭折成U型」拼回下巴,此方式幫助一名切除2/3骨頭的第四期口腔癌患者完成下齶骨及顳齶關節重建。

北榮口腔齶面外科團隊運用數位跨域整合,成功將電腦輔助設計(CAD)、導航系統、3D列印與個制化植入物,應用於頭頸腫瘤患者術後口腔顱顏功能重建,精準重建外觀與口腔功能,大幅提升病人術後生活品質。

北榮口腔齶面外科主任吳政憲指出,過去頭頸腫瘤或顱顏外傷患者雖能存活,但術後在外觀與功能上往往難以恢復,如今透過數位輔助科技,術前可運用電腦輔助設計(CAD)與虛擬手術規劃(VSP)精準模擬。

▲北榮口腔齶面外科團隊運用數位跨域整合。

吳政憲說明,術中結合導航系統,提高腫瘤切除與複雜顏面重建的精確度;再透過客製化3D列印技術,製作符合個人解剖結構的植入物與手術導板以及應用模組化人工關節,提供顳齶關節腫瘤侵犯後的創新重建方案,結合顯微重建、人工植牙與數位設計的跨域整合,醫師能更精準地規劃與執行治療。

吳政憲進一步提到,目前重建下齶骨及顳齶關節,大多利用患者本身的小腿腓骨,利用客製化的3D導板重新切割、摺疊、翻轉位置,就像是把一根棍子重組成U型,再銜接人工關節,幾乎復原如初,且越複雜病情的設計效果更好。

但吳政憲也強調,一般治療仍需要採取階段式,把腫瘤切除一段時間之後,再手術進行重建,如果評估預後良好、視腫瘤大小及惡性度,還是有機會同步切除腫瘤並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