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快評 | 政府食堂“開門迎客”,火爆背後還需冷思考
今年"五一"假期,重慶榮昌、湖北赤壁、浙江衢州、安徽黟縣等地政府食堂開門迎客,上演了一出熱鬧鮮香的"寵粉"大戲。如重慶榮昌區政府機關食堂5月1日中午接待了5000人左右,米飯都蒸了1000多斤,每次飯一端上來就秒空,飯碗都不夠用了。相關話題迅速登上熱搜,引發熱議。
"五一"假期是人們出遊的好時機,也是體現城市服務和接待能力的重要時間節點。多地政府食堂不約而同向遊客開放,有助於破解遊客"就餐難、就餐貴"的痛點,推動城市旅遊服務從"拼景點"向"拼體驗"轉型,彰顯了城市管理者的開放包容姿態和爲民服務理念。這一充滿"煙火氣"的舌尖"寵客"舉措,贏得了廣大遊客的青睞,收穫了衆多好評。
同時也要看到,政府食堂"五一"爆火,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假期餐飲服務質量水平與遊客期望值之間尚存在一定差距。試想,如果遊客無論是在城裡還是景區,隨處容易吃到物美價廉、安全放心的餐食,何至於這麼多人不惜捨近求遠,對政府食堂趨之若鶩?從某個角度來看,政府食堂開放也是對當地餐飲業服務質量水平的一次檢驗檢閱,一種查缺補漏。
作爲文旅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餐飲行業不僅擁有爲數衆多的企業,還是個體工商戶最集中的行業之一,其發展不僅對地方經濟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而且直接關乎民生就業。節日經濟是餐飲市場繁榮的重要推動力。"五一"假期期間,文旅熱潮持續升溫,正是各餐飲單位做生意的重要時機。就此而言,"一枝獨秀"不如"百花齊放"。開放政府食堂,相關部門也需考量市場公平性,評估此舉可能造成的價格衝擊,對如何顧及周邊餐飲商戶的生意,作出周到安排。
中國旅遊研究院近日發佈的《2024年全國遊客滿意度調查報告》認爲,在遊客期望值不斷攀高的背景下,只有旅遊產品與服務的升級優化跑贏需求演進,才能實現持續的遊客滿意,推動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就餐飲行業而言,隨着遊客旅遊經驗的增長、消費理念的成熟,他們對食品安全、口味等的需求持續增長,更加傾向於品嚐旅遊目的地的特色佳餚,感受不同地域的飲食文化魅力。即使在節日期間,這也遠非幾家政府食堂開放所能做到的。
如今,因"食"而動、爲"吃"而遊,越來越成爲假期出遊新風尚。因此,各地要深入貫徹"四穩"要求,順應旅遊需求多樣化、個性化、品質化趨勢,立足遊客體驗,聚力推動餐飲市場健康發展、全面發展。首要,要建立健全"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監管機制,推行"互聯網+明廚亮竈"等舉措,守牢餐飲安全衛生底線,增強遊客的信任感和消費信心。其次,完善政策、創新舉措、獎優罰劣,持續優化餐飲業發展環境,引導各餐飲單位改進服務理念、流程,以更親民價格、更加優質服務迎合遊客。此外,還需着力培育名菜、名小吃、名店,打造更多地方特色餐飲品牌,讓遊客吃得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
總之,在節日餐飲市場供不應求的情況下,期待更多的地方開放政府食堂,進行紓困式"補位",並鍥而不捨地追求服務品質,用心用情用力把好事辦好、做出口碑。更要發揮好政府食堂的示範帶動作用,以"一枝獨秀"帶動"春色滿園"。關鍵在於,把功夫下在平時,創造各餐飲單位公平競爭舞臺,激發其發展內生動力,引導其文明守法合規經營,進而凝心聚力推動形成各餐飲單位"羣芳爭豔"的良好局面,攜手向着全域旅遊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邁進。
文/楊維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