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專精特新”專板企業數量突破800家 高精尖產業聚集
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8月25日電 (記者李博)北京“專精特新”專板於2023年8月24日開板,至今已運行兩年。記者從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獲悉,截至8月20日,專板企業數量達到809家,在板企業累計融資超220億元,高精尖產業聚集,新一代信息技術、軟件和信息服務、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智能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前沿領域企業佔比近九成。專板在企業融資規模、多層次資本市場聯動、入板企業數量、政策支持方面實現領跑。
爲充分發揮多層次資本市場賦能提升作用,加快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支持體系,《關於高質量建設區域性股權市場“專精特新”專板的指導意見》於2022年11月印發。北京市經信局會同市委金融辦、北京證監局等單位,結合北京市企業特點,制定了《北京“專精特新”專板建設方案》,於2023年6月30日經證監會備案,在全國首批設立“專精特新”專板,由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建設運營。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佔比超74%
北京“專精特新”專板面向優質中小企業提供股債融資、上市培育等綜合金融服務,支持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
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經過兩年運行,“專精特新”專板企業數量質量實現雙躍升。專板809家企業中,創新型中小企業160家,佔比19.78%;市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71家,佔比58.22%;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29家,佔比15.95%。專板企業中近九成爲民營企業。
行業分佈方面,“專精特新”專板企業行業分佈遍佈北京市高精尖產業類型,其中信息產業佔比42.03%,共340家企業;醫藥健康業佔比位列其次,爲16.44%,共133家企業;位列第三的是先進製造和智能裝備,佔比10.26%,共83家企業;位列第四、五位的行業爲人工智能、新材料,分別有82家、44家。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專精特新”專板企業高度契合北京十大高精尖產業的獨特屬性,行業的分佈充分體現了“專精特新”企業特色。
2024年,“專精特新”專板中營業收入規模超過1億元的企業有179家,佔比22.13%,近半數企業營收超3000萬元。研發投入超2000萬元的企業有195家,佔比24.10%;研發投入超1000萬元的企業有351家,佔比43.39%。
“專板企業總體呈現出‘高研發’的特點,近七成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超行業平均水平,符合專精特新企業‘特’與‘新’的特質。”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儲備22家企業擬走“綠通”掛牌新三板
北京股權交易中心依託專板持續開展制度創新,暢通專精特新企業掛牌、上市路徑,深化多層次資本市場的互聯互通,與新三板構建了“綠色通道”和公示審覈兩項制度型對接機制。綠色通道企業審覈效率顯著提升,企業從受理到獲同意掛牌函平均用時37.2個交易日,較北京市申報企業平均審覈用時節省三分之一。
截至2025年7月末,北京市通過綠色通道機制完成新三板掛牌企業總計6家,其中,北京中科仙絡智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爲自綠色通道機制正式啓動以來全國範圍內首家適用綠色通道機制過審、掛牌的企業,僅用時25個交易日完成新三板掛牌審覈。
在北京市經信局指導下,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推進新三板掛牌“綠色通道”企業服務工作,已儲備22家擬通過綠色通道機制完成新三板掛牌企業,行業分佈涵蓋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高端裝備製造等。
此外,北京股權交易中心正在推進北交所“快車道”——“直聯機制”加速落地。在該機制下,對申請掛牌期間和掛牌期間已覈實確認的事項,原則上在上市申請階段將減少問詢輪次,精簡問題數量,簡化審覈程序,提高審覈效率。
“我們將積極推進未來有意向申請北交所上市的企業適用‘綠色通道’及‘直聯機制’,重點推薦盈利能力強、成長性好、技術創新能力突出的企業登陸更高層次資本市場。”北京股權交易中心相關負責人說。
接下來,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將持續完善“專精特新”專板多元化服務體系,加強專精特新梯度培育力度。進一步健全區域性股權市場融資功能,建立投資機構與專精特新企業的雙向“白名單”機制,通過精準匹配提升投融資對接效率。
此外,北京股權交易中心將共同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與主板、創業板、科創板、北交所、新三板等市場相互補充,形成滬深北交易所的上市“蓄水池”。同時搭建企業間合作平臺,推動企業在技術研發、生產製造、市場開拓等方面合作,實現產業鏈整合和優化,爲不同發展階段企業提供差異化資源對接、融資等服務,助力北京市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