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陽打造全國首個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

北京市朝陽區正以高水平開放姿態引領首都國際消費新浪潮。在近日舉行的“一把手發佈·京華巡禮”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上,朝陽區委副書記、區長聶傑英等相關負責人圍繞“開放活力看朝陽”主題,全面介紹了區域發展取得的顯著成效。數據顯示,朝陽區實際利用外資規模持續領跑全市,佔比接近五分之一。依託“兩區”政策疊加優勢,該區創新打造全國首個“入境消費友好型商圈”,在藍色港灣等重點商圈實現外卡支付全覆蓋,並配套推出多語種服務、離境退稅等便利化舉措。今年上半年,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295億元,佔全市總量20%,首店數量、汽車消費等核心指標均穩居全市榜首。

經濟總量突破9230億元

作爲首都功能核心承載區,朝陽區以佔全市18.5%的GDP體量持續發揮經濟“壓艙石”作用。

聶傑英介紹,2024年全區GDP歷史性突破9000億元大關,達9230.1億元;今年上半年實現4620.1億元,同比增長5.1%。財政實力持續增強,地方級一般公共預算收入佔全市近20%,上半年完成584.7億元。消費市場活力充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連續保持全市20%的份額,上半年完成1295億元。全區固定資產投資連續保持在千億元規模,增速始終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今年上半年增長2.4%,其中建安投資增速高於全市5.7個百分點。對外開放優勢突出,實際利用外資和進出口總額雙雙穩居全市首位。

作爲北京“兩區”建設主陣地,朝陽區五年來累計形成87項制度創新成果,其中15項在全國複製推廣。截至目前,“兩區”建設累計入庫項目4455個,落地2590個,預計利用外資規模居全市之首。

41場演唱會撬動75億消費

文旅產業正成爲朝陽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2024年全區旅遊收入達1545億元,同比增長16%,佔全市總量23%,持續領跑各區。今年上半年實現旅遊收入801億元,保持強勁增長態勢。

朝陽區副區長尹圓介紹,上半年全區創新打造“演藝+消費”生態圈,成功舉辦41場大型演唱會,吸引觀衆170萬人次,直接票房11億元,通過“觀演+社交+消費”模式帶動全產業鏈消費超75億元。朝陽公園、THE BOX等場所成爲新型文化消費地標。通過建立區級票根聯動工作機制,疊加豐富場景拓展文旅消費鏈,文商旅體展資源實現一碼串聯。北影節期間,近200家商戶參與票根聯動,推出300餘項優惠福利,帶動全區重點商圈客流環比增長15%,實現銷售額超4.8億元,環比增長17%。

數字文化新業態蓬勃發展,上半年全區文體娛行業收入295億元,規模全市第一。建成AIGC視聽產業創新中心、虎鯨數字影棚等新型基礎設施,798超維視界成爲全市最大VR體驗項目。文化園區舉辦活動750餘場,同比增長22%,成爲城市文化新名片。

下半年,國際燈光節、亮馬河藝術季等60餘項重磅活動還將陸續登場,五月天演唱會、中網公開賽等文體盛宴將全方位展現“潮朝陽”的獨特魅力。

科技服務業雙第一

自2022年朝陽全面實施“商務+科技”雙輪驅動發展戰略以來,科技創新對區域發展的貢獻度持續攀升。

最新數據顯示,上半年朝陽區信息服務業和科技服務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25.8%,較“十三五”末提升7.2個百分點,對經濟增長貢獻率超30%。科技服務業營收和拉動力實現“全市雙第一”,新增3家上市企業,佔全市三分之一,培育2家百億美元級超級獨角獸。

朝陽區委常委、副區長舒畢磊介紹,在人工智能領域,全區已經集聚了產業鏈企業近700家,形成從數據—算力—模型—智能體工具平臺到應用場景的全鏈條服務能力。落地國家級材料可信數據空間和全國首個汽車可信數據空間。在數字醫療領域建成運營全市首個數字醫療特色園區。打造數字醫療概念驗證平臺矩陣,引進落地國家醫療裝備中試驗證平臺、數智中醫產業發展研究院等一批專業技術服務和場景對接平臺;集聚產業鏈企業超240家。

數據顯示,上半年全區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發費用增長15.6%,高於全市11.5個百分點。推動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產業化”的跨越發展。1—5月,全區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PCT專利申請量分別佔全市的17.3%和25.9%。

國際化創新網絡不斷完善,國際科技組織總部集聚區入駐13家機構,“雨燕行動”在12個國家和地區設立服務站。未來,朝陽區將持續深化場景創新,推動科技成果轉化,走出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新質生產力發展之路。

北京商報記者 張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