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雲居寺 千年古道揭秘
北京房山雲居寺古道石階依山就勢鋪設,古人在原石上稍加修飾、開鑿出階梯。本報北京傳真
素有「北京敦煌」美譽的雲居寺有條1.6公里的千年古道,沿用至今。近日,房山石經與雲居寺文化研究中心經過考古測繪,揭秘了古道10種修建方式,涵蓋從隋唐至明清各時代的遺蹟。
雲居寺始建於隋末唐初。「咱腳下走的古道有1400多年曆史,經年累月,白雲岩已被踩出了腳窩子,表面非常光滑。」從石經山山腳出發,雲居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羅炤邊走邊介紹。在一段陡坡前,他站定往上指:「隋代始建雲居寺時,古人依山就勢開出最原始的路。到了唐代,明顯富裕了,古人在原石上稍加修飾,開鑿出階梯。」
「這條路是遼代修的了。」一段筆直陡峭的小道上,羅炤解讀,「經過考古測繪,這段路本來有4個拐彎兒,遼代人抄了個近道,做成了現在的直道。」
過了遼代險路,眼前豁然開朗:整齊的石條層層鋪設,一路向山頂延伸。羅炤指着路邊凸起的矮坎兒說:「請教了建築專家,這些矮坎兒是護路的基礎。」
羅炤介紹,此次共發現10種不同時期的修路方式。「這些路的功能也不一樣,最初是用於運石經到山上的藏經洞,也爲唐代節度使和遼代皇室到訪修過路。」這些新發現從另一個角度還原了雲居寺和石經山歷經數個朝代的建設過程,摸清了石經山古道形成的過程。下一步,研究人員將對這些遺存開展深度發掘,進一步揭秘這一延續千年的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