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提升“青和力”:青年有動力,城市有活力
首都北京正在提升“青和力”。日前,北京市石景山區推出新一輪促就業優惠政策,未就業青年參加見習工作,每月可申領生活補貼,企業招用相關青年可獲擴崗補助;北京亦莊在全市首推應屆生安居福利,打造求職7日免費住宿、實習3月免費短租、就業3年優惠長租的階梯式安居體系。
如何讓北京與青年人才“雙向奔赴”?這也是北京市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築師吳晨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他發現,在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北京多年穩居榜首,但人才淨流入佔比卻低於上海、廣州、深圳、杭州等地。
吳晨建議,北京應高度關注青年發展環境,推動青年友好理念融入城市戰略,建設青年發展型城市,持續驅動創新活力。在他看來,青年友好包括城市規劃環境、城市教育環境、城市就業環境、城市居住生活環境等多個維度。
“這相當於一份雙向問卷,既詢問青年想在城市裡獲得什麼,也檢驗城市能否爲青年提供可以依賴的資源支撐。”北京市海淀區有關負責人介紹,海淀區完善了青年創新人才發現、選拔、培養體系,還用“青年人才激勵計劃”,支持青年在創新中站“C位”。
今年2月14日,海淀區又釋放了一系列青年利好。“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基地在海淀揭牌,將爲大學生創新創業提供更廣闊的平臺;《海淀區大學生實習實踐行動計劃》啓動,將建設1000家“海淀大學生實習實踐基地”,組織不少於10萬人次學生參與。
近期,北京市陸續出臺了順義、大興、亦莊、昌平、房山5個平原新城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要將平原新城打造成爲構建現代化首都都市圈的重要一環,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人才吸引。
實施方案提出,搭建人才交流平臺,幫助新城引進各類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科技成果轉化專業人才等。支持新城落實好高校、央企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激勵政策,吸引優秀人才在新城創新創業。
吳晨提出,針對青年創業羣體起步融資難、研發風險高的問題,可結合北京市的高校資源、公共實驗室、公共算力中心成立“概念驗證中心”,爲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支持和專業指導,避免好想法因資金不足、試錯成本高而錯過機會。
“目前的城市更新工作,也要結合青年友好城市建設,盤活存量,構築宜居樂活城市。”吳晨建議,北京要重點打造年輕化、國際化、複合型社交空間,將分散的咖啡店、藝術展館、寵物友好公園等青年活力資源通過主題步行道串聯,配套智能導覽系統與共享交通工具,形成可探索的“城市漫遊路線”。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將促消費列爲經濟發展的重要任務。吳晨也認爲,拓展社交消費平臺,有利於增強人才歸屬感,要了解不同文化背景和消費水平的青年羣體需求,豐富文體休閒活動。
改變已悄然發生。北京市朝陽區引入年輕人喜歡的消費場景和生活場景,空中籃球場、滑板場融入城市,年輕人可以在朝陽公園的草地上搭帳篷,在慢行街區的林蔭下散步。公園圍欄被拆掉,三里屯、亮馬河、藍色港灣、朝陽公園串聯打通,各類消費場景流動起來了。
吳晨表示,聚焦青年羣體城市生活便利性,北京的零售業水平還可再提升。比如,劃定便民商業保護區,在老舊小區周邊設置彈性攤位區;鼓勵將封閉圍牆改造爲連續商業界面,通過政策引導與空間改造激發沿街界面活力,形成“煙火氣”與“品質感”共存的青年友好型街道場景。(張藝)
編輯/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