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災後將推動哪些重大項目建設?

北京市災後將推動哪些重大項目建設?

中國能源網

在7月31日舉行的北京市防汛救災新聞發佈會上,北京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夏林茂表示,北京市將抓緊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恢復重建總體方案,圍繞恢復提升目標謀劃一批重大項目。

有哪些重點項目呢?《中國經營報》記者瞭解到,統籌規劃提升水利設施、道路橋樑建設;提升預報預警能力,完善氣象監測體系;加強農村生命線建設;推動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

謀劃一批重大項目

夏林茂表示,北京市將從五個方面,全面動員受災地區黨員幹部羣衆,積極投入搶險救災和恢復重建,組織各方力量支援,抓緊恢復受災地區正常生產生活秩序。

一是做好受災羣衆生活保障。加快推進受損房屋修繕,確保羣衆安全順利早日回村回家,全力保障生活物資,照料好特殊困難羣體。做好傷亡人員的善後工作,開展遇難人員家屬的心理疏導。

二是加快損毀基礎設施搶修。加快受損道路、供電、供水、通訊設施恢復,力爭8月2日實現全面“四通”。加強對受損山體、河道等關鍵設施和部位的拉網式排查,嚴防發生各種次生災害。加強受災地區垃圾清理、渠道清淤、環境整治、消殺防疫,確保“大災之後無大疫”。

三是持續做好防汛應對。目前還處於“七下八上”防汛關鍵期,加強氣象監測預報預警,針對這輪強降雨發現的問題,持續抓好各項防汛措施落實。

四是全力推進生產經營恢復。抓住農時窗口期加快恢復生產,最大限度降低受災減產影響。加強對因災停工項目、停產企業的政策幫扶,協助復工復產。做好受損房屋、車輛等資產統計,及時開通政策性農業保險理賠通道,簡化理賠流程,提高理賠效率。

五是抓緊開展災後恢復重建工作。按照“一年基本恢復、三年全面提升、長遠高質量發展”的總體目標,制定恢復重建總體方案,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圍繞恢復提升目標謀劃一批重大項目。建立結對幫扶機制,發揮好軍地協同、央地協作機制,形成全社會共建合力。

哪些重點項目?

首先是統籌規劃提升水利設施、道路橋樑的建設協同水平。爲適應氣候變化和發展需要,需要對現有的水庫、溝渠、河道、橋樑、堤防進行一次梳理,對於目前防洪水平比較低的要進行規劃提升。特別是對密雲水庫、官廳水庫、懷柔水庫等一系列大中型水庫,上下游的河道、橋樑、道路進行系統梳理和評估,對相應的短板進行重新規劃建設,形成蓄水和行洪方面的聯調聯動,提升整個體系的整體防護能力。

要着重提升預報預警能力和優化調整氣象網站的佈局,完善氣象監測體系,提高預警預報的精準度,延長預警時間,重點是加強直達公衆的預警傳播和接收能力,讓大家能夠更早地接收到這些預警預報信息,及時做好處置。

多措並舉加強農村生命線的建設。結合災後重建和鄉村振興,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規劃道路,特別是增強山區主通道的聯通和抗災能力建設,優化鄉村路網結構,同時提高鄉村路網道路建設的標準和水平,特別是防災、防洪水的能力。按照分散化原則,在山區多元多向多渠道建設供電、供水和通訊設施,實現在災時的應急保障自循環。

推動平急兩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統籌考慮自然災害的防範需求,打造一批能夠在緊急情況下滿足居民的轉移安置、生活救助等需要的鄉村公共基礎設施,既能夠滿足平時的需要,又能夠在應急搶險過程中發揮作用。

“此外,還需要持續提升基層應急救援能力,廣泛開展防汛安全知識普及,引導公衆做好家庭應急物資的準備,提高全社會防災意識、自救互救能力。”夏林茂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