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場監管局獲八省市自治區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正式委託

近日,記者從北京市市場監管局獲悉,自2025年8月1日起,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正式委託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負責對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八省市自治區,開展部分經營者集中簡易案件反壟斷審查工作。

企業併購有了“北京通道”

作爲全國首批試點單位,2022年以來,北京市市場監管局共收到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委託案件274件,涉及農業、食品、汽車、醫藥、化工、鋼鐵、傳統能源、新能源、房地產、金融、物流、旅遊等行業領域,交易金額超7800億元,以高質量審查服務降低企業交易成本,持續激發經營主體活力。

此次“轉正”,企業併購有了“北京通道”:達到法定申報門檻的相關企業履行申報義務後,反壟斷審查將更加高效。同時,北京將發揮首都輻射力,帶動區域協同提升監管能力,以“首善標準”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作爲全國首批試點單位,北京市市場監管局聚焦經營者集中審查(企業通過合併、股權收購、資產收購等方式,取得對其他經營者控制權並達到申報門檻的審查業務),形成可複製推廣的“北京經驗”。

針對審查標準化需求,制定《北京市經營者集中審查工作手冊》,系統梳理審查流程、標準及要點,確保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要求高度一致;同步出臺審批管理、保密規範、公示程序等四項配套規則,覆蓋審查全流程,推動審查標準化水平走在全國前列。創新推出“線上預籤+線下面籤”模式,優化內部審批流程,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施行簡易案件“雙二十”工作要求(從企業申報到正式受理原則上不超過20天,從正式受理到審結原則上不超過20天)基礎上,進一步將案件平均受理時間壓縮至14.89天、審結時間縮短至16.23天,居試點省市前列。

在北京市企業服務e窗通平臺增設反壟斷風險提示功能,並延伸至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對年營業額超8億元的企業定向推送精準彈窗提醒,幫助企業提前識別潛在合規風險。同時,通過深入30餘家京內外代表性企業開展調研,提供定製化申報輔導;組織千億級國企與民營企業座談交流,聯合行業協會開展私募基金行業專題培訓;製作《競爭守護者》系列短劇,編印發放萬餘冊申報服務手冊,並通過新媒體平臺廣泛傳播,讓反壟斷合規知識更“接地氣”。

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委託進入常態化

北京在強化自身審查能力的同時,主動發揮首都輻射作用,帶動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市自治區監管能力協同升級。

三年來,通過舉辦八省市自治區審查業務專題培訓,首次實現審查經驗與資源的跨區域共享,並將培訓範圍延伸至基層市場監管所,快速補強基層執法人員專業能力;搭建信息共享機制,及時通報簡易案件審查進展,動態完善重點企業名錄,推動區域內審查標準統一。

此外,通過聯學共建、數據共享,提供業務支持,會商協調解決委託區域內重點企業併購中的爭議焦點和疑難問題,顯著提升經營主體滿意度,助力區域經濟健康發展。

此次“轉正”標誌着經營者集中反壟斷審查委託工作從試點探索邁入常態化、規範化軌道。依託前期試點的經驗積累,北京已組建專業審查團隊,“轉正”後企業無需擔憂政策變動和人員調整,可長期依託北京開展合規申報,預期更明確、溝通更順暢、落地更高效。

持續聚焦央企總部、跨國企業中國區總部及科創企業特點,動態優化申報服務流程,形成長效精準服務機制;建立“一對一”專業化申報指引的常態化服務模式,持續提升溝通效率;拓展合規服務的覆蓋範圍,助力不同規模、行業主體長期提升反壟斷合規能力。

新京報記者 陳琳

編輯 白爽 校對 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