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報記者專訪楊揚:“雙奧之城擁有寶貴冬奧遺產”
北京日報記者 王笑笑
上週末,短道速滑世錦賽時隔20年再臨首都體育館。觀衆席上出現了一個熟悉的身影,她就是中國體壇名宿、現任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楊揚。20年前,楊揚在北京世錦賽上拿到了一枚頗具意義的金牌。如今以觀衆的身份重返首體,她見到了不少老朋友,也目睹了許多新氣象。
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奪冠後,楊揚暫別賽場,專注學業。2004年,她決心受國家隊之邀重返競技場,2005年世錦賽便是她復出後的首次國際大賽,“當時恢復的時間比較短,也就半年左右,但在北京拿下了女子500米的金牌,爲備戰2006年冬奧會提振了信心。”
而今20年過去,短道世錦賽重返北京。楊揚特意趕到首體觀賽,滿懷熱情地爲各隊選手加油,嗓子都喊啞了。她還在場內場外見到了許多老朋友,“比如加拿大隊主教練馬克·加尼翁,他是我們那個時代非常有實力的男選手。還有國際滑聯的技術官員雨果,他是比我大一些的意大利隊運動員。國際滑聯現任技術委員會主席、加拿大人蘭伯特,她1993年北京第一次舉辦世錦賽時就在首體比過賽……”故人相見,大家都很興奮,拍了好多合影,“我們曾是競爭對手,但也是朋友,那種友誼很有意思,比賽的時候恨不得碾壓對手,同時彼此之間又滿懷敬意。這種感覺在退役後更加明顯,我們一見面就聊起當年比賽的事,相互‘挖坑’、相互犯規,回憶起來似乎有些尷尬,但又很有趣。”
有不變的朋友,也有變化的環境。作爲中國首枚冬奧會金牌得主,楊揚始終放不下對競技的關注,“短道速滑從競賽規則到整個項目發展都有了很多變化。跟我們那時候比,規則越來越細了,比如冰面上多了幾條直線,讓運動員能夠更加清楚邊界線的位置。競爭格局也有很大變化,歐美選手進步很大,技術特點明顯,節奏比較快。你看男子前八名都有機會拿冠軍,比賽更激烈、更精彩了。”
更令楊揚感慨的是中國短道隊氛圍的變化。20年前,北京還在籌備2008年奧運會;20年後,這裡已是雙奧之城,首體幾經翻新改建,也成了國際一流的雙奧場館。“北京的辦賽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我一走進首體,整個場景和賽事運營,都令我彷彿回到了北京冬奧會。”同時,通過籌備和舉辦2022年冬奧會,中國冰雪運動的羣衆基礎也越來越紮實,“這次世錦賽,首體可售觀衆席基本坐滿了。我聽到身邊一些冰迷聊天,他們對短道的規則和運動員都很瞭解。比賽結束後,我還看到很多觀衆在首體外甚至天橋上等待運動員,熱情很高。我覺得很開心,這些都是冬奧會留給這座雙奧城市的寶貴遺產。”
來源: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