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冬奧組委首席執行官接受《環球時報》專訪:米蘭冬奧會感謝“北京經驗”
來源:環球時報
【環球時報報道 記者 盧文驁】距離米蘭冬奧會開幕僅230余天。近日,米蘭-科爾蒂納2026冬奧組委首席執行官瓦尼爾在北京出席在意大利駐華大使館舉行的冬奧會推廣活動。在接受《環球時報》記者專訪時,瓦尼爾表示,希望本屆冬奧會能在傳遞和平理念的同時,也鼓勵更多青少年參與體育。
2026年冬奧會將在意大利北部超2.2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區域舉辦,這創造了冬奧史上的最大辦賽跨度。瓦尼爾坦言,“我們在阿爾卑斯山區辦賽,不可能去改變自然地貌。這些區域很多都是保護區,賽事物流主要還是依賴傳統公路系統。”
2026年米蘭冬奧會還將堅持“利用現有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策略。“這次冬奧會將首次使用臨時室內場館舉辦速度滑冰比賽。這在技術上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但這種方式使得其他城市在未來也有可能承辦這類項目,而不必投入巨資建造永久性設施。”
談及與北京冬奧組委的交流,瓦尼爾坦言,在後勤管理和交通運輸方面學習了很多經驗。他還對中國在冬奧領域取得的成就表示欽佩:“在不到20年時間內,中國從獲得冬奧首枚金牌到成爲冬季和夏季體育強國,北京冬奧更是讓數億人接觸到冰雪運動,這是非常偉大的貢獻。”
科爾蒂納和都靈分別在1956年和2006年承辦過冬奧會。在瓦尼爾看來,2026年冬奧會不僅僅是意大利冬奧傳統的延續。“我們擁有偉大的歷史和文化傳承,但更想把目光投向未來,展現一個年輕人熱愛運動、充滿現代氣息的國家。”
一些傳統項目如高山滑雪、跳臺滑雪在意大利已有廣泛的羣衆基礎,瓦尼爾還希望,這次冬奧能帶動更多人關注較冷門項目。“比如2006年都靈冬奧期間,意大利觀衆第一次真正接觸冰壺這個項目,如今已變得相當受歡迎。在北京冬奧會上,意大利組合還贏得了金牌。”
目前,超過60%的米蘭冬奧賽事門票已售出,其中約25%來自意大利國內,德國和美國緊隨其後。一些熱門場次門票甚至已經售罄。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觀衆的熱情也給瓦尼爾留下了深刻印象。“今年在米蘭舉辦的短道速滑世巡賽上,現場有非常多中國觀衆。我們希望能看到更多中國觀衆到米蘭冬奧現場觀賽,他們一定能在意大利收穫一段難忘的體驗,不僅是體育,還有文化、美食與熱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