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開綠燈了…境外人士在華買房 簽約即可結匯

粵港澳大灣區試點的「境外個人購房結匯支付便利化」將推行全中國,讓困擾境外購房者十餘年的「付款難題」得到解決。(新華社)

國家外匯管理局近日發佈通知,將粵港澳大灣區試點的「境外個人購房結匯支付便利化」推廣至全國,讓困擾境外購房者十餘年的「付款難題」得到解決;換句話說,簽訂購房合同後即可直接辦理外匯結匯與首付款支付,後續再補交房產備案證明即可完成流程。

中新聞週刊報導,過去境外人士購房常陷入「先付首付還得等備案證明」的尷尬局面:銀行需要備案文件才能辦理結匯,而開發商又要求先收款,導致交易週期長、流程繁瑣。新政明確,只要符合房地產主管部門和當地購房資格條件,境外個人即可在網籤前完成首付款結匯,提高購房便利性。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李斌表示,此舉旨在滿足境外人士合理購房需求,推動區域融合和人才流動。此前,廣東試點已取得成效,截至2025年1月末,廣東金融機構累計爲港澳居民辦理2603筆大灣區內地城市購房支付業務,資金摺合人民幣近30億元(約9846萬美元),有效支撐跨境置業需求。

據報導,政策便利化並未改變購房限制,境外個人仍須符合「自用自住」原則,港澳臺居民和華僑可在部分城市購買一定面積自住商品房。專家指出,便利措施主要解決支付流程障礙,而非放寬購房資格,短期內不會引發大量外資涌入,更可能帶來「小水慢流」的結構性增量。

新規縮短首付款入帳週期,提高交易確定性,對一、二線城市及大灣區外溢城市尤爲明顯。此外,跨境資金結算更直接,無需在境內銀行開戶或辦理繁瑣劃轉手續。隨着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開通,港澳居民在大灣區置業養老的需求持續增長,便利措施疊加地方限購鬆綁,將進一步激發置業潛力。

報導說,總體而言,新政策使境外個人購房流程更順暢、支付更便捷,有助於提升購房意願和效率,市場仍以自住需求爲主,外資投機風險可控,呈現「穩中促進」的發展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