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將力爭推動萬臺具身機器人規模落地

2月28日,“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佈會——《北京具身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培育行動計劃(2025-2027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專場舉行。記者從會上獲悉,北京將建設不少於2個具身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形成一南一北具身智能產業發展高地。前瞻探索家庭服務、養老助老場景等人機共生環境應用解決方案,力爭推動萬臺具身機器人規模落地。

擁有一批適合具身智能機器人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

以人工智能爲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據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副主任劉衛華介紹,目前,北京已經成爲人工智能創新發展高地,在全國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已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約2400家,約佔全國四成,其中獨角獸企業36家,佔全國超半數,2024年全年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突破3000億元,提前完成三年發展目標。

具身智能作爲實現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徑之一,已經成爲科技競爭的新高地、未來產業的新賽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發展潛力大、應用前景廣。北京在具身智能領域已經具備了良好的發展基礎,儲備了一批高水平研究團隊,形成先發優勢;涌現出一批初創企業和潛在獨角獸企業,創新動力強勁;擁有科研教育、工業製造、商業零售等一批適合具身智能機器人率先落地的應用場景,並持續打造中關村論壇、世界機器人大會等品牌活動。

將建設不少於2個具身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

《行動計劃》從技術創新、平臺支撐、場景牽引、生態優化等四個維度推動具身智能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

首先,技術引領“新突破”。聚焦多模態融合感知技術、“大腦”大模型、“小腦”模型技能庫、機器人運動控制、核心零部件、智能芯片等具身智能關鍵技術,促進產學研協同攻關。預期到2027年底,突破百餘項關鍵技術,產出不少於10項國際領先的軟硬件產品,顯著增強原始創新能力。

其次,平臺支撐“新引擎”。構建世界模型仿真、多模態具身數據採集、機器人中試驗證、真實場景開放測試等新型研究創新平臺,面向全市主體開放共享,提升產業整體迭代發展速度。

此外,場景開放“新範式”。充分發揮具身智能對科研教育、工業商業、個性化應用等場景的賦能作用,按照場景成熟度分批次、分階段加大開放,優先推動在科研教育場景擴大開發者生態,逐步推進在汽車生產、商業零售等領域聯合研發和規模化場景落地,前瞻探索家庭服務、養老助老場景等人機共生環境應用解決方案,力爭推動萬臺具身機器人規模落地。

最後,生態構築“新格局”。圍繞人才引育、開放合作、企業培育、產業集聚等方面協同發力,梯度化培養一批極具創新能力的本土青年人才,打造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活動,建設不少於2個具身智能特色產業集聚區,預計培育產業鏈上下游核心企業不少於50家,形成一南一北具身智能產業發展高地。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