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古建築獲新生 化身演藝舞臺

沉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在北京湖廣會館上演。本報北京傳真

從一度黯淡的老房舊瓦到重獲新生的別樣舞臺,從遊客如織的打卡景點到更加立體的文化視窗,在北京,以演藝資源深度賦能城市更新方興未艾。

清風徐徐,鳥鳴盤旋,夜色中的燃燈塔影靜默佇立,被腳下飄來的音樂裝點、環抱。不久前,2025京津冀古建音樂季在通州區燃燈塔及周邊古建築羣啓幕,這一晚,運河船工號子蒼勁唱響,草原上的馬頭琴與自印度遠道而來的塔布拉鼓對話諧鳴,數百年前曾迴盪鐘磬之聲的大成殿月臺,再次因音樂醒來。

遍佈京城的古建築向來是天然而獨特的舞臺。昔年,張藝謀執導的太廟版歌劇「杜蘭朵」轟動一時。如今,愈來愈多的古建築正成爲承載演藝資源的新天地。古建音樂季正持續走進孔廟和國子監博物館、北京大覺寺、北京白塔寺及周邊地區。

演藝新空間與「會館有戲」品牌持續推進建設,讓不少沈寂多時的老會館再度賓客盈門。在顏料會館,沉浸式曲藝劇「南城記憶之「老門神」」深挖周邊區域留存的老北京風土人情;在正乙祠戲樓,崑曲「遊園·驚夢」充分利用這座「古戲樓活化石」的底蘊空間。

在古建築裡做演出,「首先要知道文物保護的紅線在哪裡。」沈浸式音樂劇「金風玉露」總製作人李東表示,若要讓這些珍貴的空間得到真正的活化利用,「定製化創作是前提條件。」以「金風玉露」爲例,在佈設燈光音響時,所有的線纜都依據湖廣會館的場地條件進行了特殊的技術保護,隔絕對文物本體的損傷。

自2021年創立以來,古建築音樂季已有許多成功探索:五塔寺銘刻着乾隆對母親的孝心和祝福,當德高望重的鋼琴家鮑蕙蕎在樹蔭與石刻間奏響琴音,兩位女性彷彿完成了一次穿越時空的對望;國子監歷史悠久,「琥珀四重奏」選取在時間跨度上與之匹配的作品演奏,於西洋弓弦間留下無問東西的迴響。未來,北京將有更多的建築因演藝資源的注入得到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