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兒童醫院新院區選址亦莊

本報訊(記者蔣若靜)昨天,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亦莊新院區建設開工動員會在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舉行。亦莊新院區位於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規劃設有1200張牀位,其中兒科牀位1000張,婦產科牀位200張。院區的核心建築包括臨牀診療中心、科創中心和感染性疾病中心。該項目預計2028年投入使用,建成後將補齊本市東南部婦兒專科資源短板,助推京津冀協同發展。

北京兒童醫院作爲集醫療、科研、教學、保健於一體的三級甲等綜合性兒科醫院,現址位於首都核心區,長期處於超負荷運行狀態,兒童醫療服務、科研創新、科技轉化和教學培訓需求與基礎設施現狀間的矛盾日益突出。作爲今年北京市重點推進的公共服務項目,亦莊新院區的開工建設標誌着北京兒科醫療事業邁向新徵程,對落實疏解非首都功能,滿足國家醫學中心發展要求,推動兒科醫療資源均衡佈局具有重大意義。

亦莊新院區位於北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西部,佔地面積15.3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到29.58萬平方米,規劃設有1200張牀位,其中兒科牀位1000張,婦產科牀位200張。院區的核心建築包括臨牀診療中心、科創中心和感染性疾病中心,可滿足國家醫學中心的建設需求。

在設計理念上,亦莊新院區充分考慮婦女兒童就醫人羣的特點,以人文、科學、智能、綠色爲核心,以建設高水平的研究型醫院和樂園式的婦兒健康保健基地爲目標。臨牀診療中心作爲主體建築,位於新院區的核心位置,其形態酷似萌芽,是設計的中心主題,象徵着生命的孕育與成長,融合了全生命週期的健康呵護理念。整個設計考慮了兒童的視角,將建築、景觀與室內設計融爲一體,創造出一個對兒童友好的就診環境,將有效緩解他們的就醫焦慮和心理負擔。

在交通組織方面,亦莊新院區緊鄰城市快速路和主幹道,與六環路以及周邊的京滬、京臺、京津高速公路均能實現快速連接。爲改善就醫體驗,項目對醫院內外的交通流線進行了優化。臨牀診療中心的東、西廣場採用了下沉式多首層設計,外來車輛可以在地下一層的落客區即停即走,或駛入地下車庫。同時,地下二層預留了與軌道交通S6線、地鐵8號線的無縫接駁口,實現了醫院與城市的密切融合。

國家兒童醫學中心主任、北京兒童醫院院長倪鑫介紹,該項目預計2028年投入使用,建成後將補齊本市東南部婦兒專科資源短板,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同時提升醫療科研發展和成果轉化能力。未來,北京兒童醫院將開啓一院三址的新局面,建成後西城院區將縮減至600張牀位,而規劃中的海淀北部院區也將設置500張牀位,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佈局,爲更多患兒提供優質的醫療服務。

攝影/本報記者袁藝

·延伸·

今年北京安寧療護牀位將達1800張

昨天,北京青年報記者從市衛健委召開的2025年老齡健康工作會上獲悉,本市今年將繼續關注“老老人”重點人羣,全市安寧療護牀位將達到1800張,社區記憶門診建設不少於20家,推動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到今年年底,老年醫學科設置比例不低於90%……一系列舉措將夯實老年健康服務支撐體系、深化醫養結合服務,提升“老老人”羣體的健康獲得感。

回望2024年,全市老齡健康工作重點任務圓滿完成。積極提升老年人的主動健康能力。開展失能失智老年人健康管理,累計篩查重點老年人16.3萬人次;開展老年人“口福”項目,爲65歲及以上老年人提供口腔健康檢查10萬餘人;在全市322個社區(村)開展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試點,累計提供老年人心理關愛服務3萬餘人次。2024年,全市老年健康管理服務率達到70%,服務老年人236.7萬人次。目前已有672家機構建設成爲老年友善醫療機構,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設立老年醫學科佔比達到86.7%。

老年健康設施更加完善。2024年,全市新增安寧療護中心8家、老年護理中心11家,累計完成轉型建設安寧療護中心20家,老年護理中心32家,實現區級“兩個中心”全覆蓋。經過三年的努力,全市開設安寧療護服務的醫療機構從不足20家增長到近100家,開放安寧療護牀位從不足50張增長到1400餘張;全市老年護理院(中心、站)從不足30家達到158家,牀位近1600張。綜合連續、覆蓋城鄉、就近就便的老年健康服務體系越來越完善。

展望2025年,本市將聚焦健康老齡化,優化老年健康服務、夯實醫養結合,破解發展難題。今年,本市將重點向老年人密集地區傾斜,通過轉型建設老年護理中心、安寧療護中心,帶動部分醫療機構盤活牀位資源,提高牀位使用率,提升老年人長期照護和安寧療護的服務供給。2025年全市安寧療護牀位將達到1800張。

在提升老年人疾病診治服務方面,今年將推動二級以上綜合性醫院老年醫學科建設。2025年年底,老年醫學科設置比例不低於90%。支持發展綜合性老年醫學特色醫院,做好老年人重點病種全流程服務,着力提升老年醫學醫療服務能力。推動互聯網醫院爲“老老人”提供老年常見病、慢性病患者複診、送藥等服務。針對“老老人”等重點人羣,推進優化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試點,實現有需求的老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願籤盡籤。

今年本市將全面開展老年期癡呆防治行動。2025年社區記憶門診建設不少於20家,推動區級認知障礙診療中心建設;開展老年期癡呆篩查與早期干預,接受老年人健康管理服務的人羣認知功能初篩服務率≥80%。

在加強“老老人”長期照護服務方面,鼓勵有條件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根據需要設置和增加老年護理牀位;引導部分二級及以下醫院轉型爲護理院、護理中心;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護理院、護理站等長期護理服務機構;運行“互聯網+護理服務”統一平臺,增加老年人長期照護服務供給。

多層次醫養協議合作將深化開展,今年將推動新版《醫療衛生機構與養老機構協議合作文本(參考)》,加強服務供需對接,提高協議合作規範化、標準化水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與轄區養老機構做到“應籤盡籤”。文/本報記者蔣若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