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東城:青年幹部開展大調研促改革謀發展
馬昕竹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張敏
近期,在北京東城的衚衕院落、樓宇商圈,60位年輕幹部組成12個課題組,圍繞經濟、文化、城市治理等領域展開深度調研。
今年2月以來,北京市東城區區委組織部、區委研究室創新開展“青歷青爲揭榜尋策”年輕幹部大調研、促改革、謀發展活動,緊密結合年輕幹部崗位職責與能力特點,圍繞全區中心、重點工作,系統謀劃“青研領題—青訪察情—青析啓思—青策卓見”4個步驟環節,聚焦創新做好“六字文章”,充分醞釀選題榜單,統籌做好課題分組,爲調研活動做好指導和服務保障工作。
在參與的年輕幹部看來,此次活動不僅爲年輕幹部提供了實踐鍛鍊的平臺,更成爲他們拓寬視野、提升能力的“成長課堂”。
王府井步行街上,東城區商務局流通管理科科長曹雨柔的手機計步器數字不斷刷新。“走了兩萬步,但比坐在辦公室看銷售數據效率高多了!”她指着喜悅購物中心摩肩接踵的年輕消費者,眼睛發亮:“看見那個穿漢服拍照的姑娘了嗎?這就是我們要抓的‘體驗式消費’。”
曹雨柔此次參與的調研項目聚焦五大商圈業態提升與空間優化,這正是她工作中最熟悉、最關心的領域。“這次調研不是例行彙報,而是真正帶着問題去看、去走、去分析。”她說。在各大商圈,她自稱“職業逛街人”,不斷髮掘消費的新趨勢新特點;在訪談交流中,她尋找業態調改的規律與趨勢;在部門協同中,她思考品牌招商落地的“定製化服務”模式。她的調研項目深耕專業領域,爲政策研究提供依據:“區商務局研究制定了商務領域一攬子政策,在此次調研過程中,我們也積極向企業進行了宣傳。同時,此次調研結果也將提供一手詳實的數據支持和實踐依據,爲今後政策的優化完善奠定基礎。”
在和平里街道的招商洽談室,王伊闊正對着滿牆的企業分佈圖出神。作爲綜合辦公室副科長,他負責街道財源建設、產業發展和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此次參與的調研項目同樣聚焦招優引強與財源建設。在調研過程中,王伊闊堅持問題導向,深入走訪了區發改委、區投促中心等部門和街道,與企業代表面對面交流。通過調研,王伊闊深入瞭解了全區財源建設的現狀和問題,爲優化街道財源建設機制提供了有力依據。針對地區招優引強信息渠道相對狹窄、產業空間利用效率有待提升等問題,他們小組提出“全員參與、平臺招商、產業鏈延伸”的新思路,並推動街道建立企業服務“四級包聯”機制,做好“經濟服務生”。“調研不是紙上談兵,而是要把‘問題清單’變成‘成果清單’。”王伊闊說道。
“調研能不能跳出自己本職工作的領域?”一些年輕幹部用實踐作出迴應:跨界調研同樣令人受益匪淺,在挑戰中突破自我。
“您怎麼來我們城市管理指揮中心了?”當區紀委監委第七紀檢監察室副主任蘇洋出現在爲民服務大廳時,工作人員滿臉詫異。儘管專業跨度大,蘇洋依然主動選擇了“接訴即辦”這個與基層治理緊密相關的研究課題:“這讓我得以跳出監督視角,更加深入地瞭解羣衆的急難愁盼以及基層一線處理訴求的實際困境。”在調研過程中,蘇洋通過系統學習接訴即辦相關政策文件、典型案例和實地走訪街道市民訴求處置中心等方式,快速熟悉了接訴即辦工作的基本情況。她發現,部分基層矛盾糾紛依賴接訴即辦,而接訴即辦與基層矛盾糾紛的協同治理機制尚不完善。於是,她提出了進一步完善未訴先辦與矛盾預防協同機制、推動接訴即辦與多數據平臺深度融合等建議。“這次調研最大的收穫,是真正讀懂了‘爲民’二字的分量。”蘇洋感慨道,“這份初心將始終指引我,在執紀執法中堅守人民立場,在糾風治亂中守護羣衆利益。”
安定門街道的高翔宇站在一棟閒置老樓前,建築學的專業技能讓他迅速判斷出改造潛力:“這紅磚牆做文創空間多合適!”但當他跟着調研組走訪完十多家產權單位後,才真正理解同事說的“盤活一棟樓比新建十棟還難”。高翔宇平時主要負責機關日常運轉、接訴即辦等工作,此次參與的調研項目是以核心區低效閒置空間資源的盤活利用爲主題。“這個調研項目與我的本職工作相關性不強,但在日常參與的接訴即辦工作中,我接觸了不少因樓宇閒置引發的產權糾紛、環境治理等民生訴求,深感這一問題的重要性。”高翔宇說。
在調研過程中,高翔宇通過“廣撒網”學政策、“重交流”研對策和“去一線”挖實情等方式,快速建立了對低效閒置空間資源盤活利用領域的立體認知。他深入走訪騰退樓宇,發現閒置資源空間不僅影響街道經濟活力,更制約羣衆幸福感。他和小組成員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建議,也打開了自己的視野格局:“這次調研讓我理解了‘微更新’與‘大規劃’的聯動邏輯,從全區高度思考街道工作。”
本次活動中還有一羣特殊的參與者,他們是來自區委研究室的5名年輕幹部,承擔着調研聯絡、指導和服務保障等工作,是調研力量的有力補充,幫助其他成員把握研究方向。文稿科的曹卓就是其中一員,他長期從事文稿服務保障工作,日常幾乎都與文字爲伴,雖也緊貼政策和基層動態,但還是案頭工作居多,藉助此次調研活動,曹卓有機會更多地走出辦公室、走進問題現場。
“以前關注的是數據,現在面對的是人。”曹卓在調研過程中走訪了多個社區、企業和機構,與一線工作人員面對面交流,收集了大量第一手資料。在東城區社區服務中心,曹卓被一線養老服務工作者的堅守和情懷深深打動:“他們用愛心、耐心與專業精神,讓生命的餘暉始終保有尊嚴的溫度。”在王府井地區管委會,他聽到業務部門負責人講述如何“用真誠打動企業”“以服務贏得企業”,更深刻體會到好的營商環境是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構建政企良性互動生態的堅實基石。
“調查研究是獲得真知灼見的源頭活水,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調研團隊中,曹卓感受到,從案頭到街頭是年輕幹部能力素質的一次大拓展。他說,“未來我也會把這些鮮活的一線經驗寫進文稿中,讓政策語言更有溫度、決策建議更有力度,用實際行動踐行‘以文輔政’的初心和使命。”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