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城區舉行2025年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王家源)3月27日至28日,北京市東城區2025年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暨“素養成長型課堂建設”學術年會在北京市東直門中學啓幕。本屆年會以“智慧教育賦能教育強區建設 深化素養成長型課堂變革”爲主題,匯聚教育專家學者、一線教師及全國多省市教研機構代表,通過“主論壇+5大分論壇+12場課堂實踐展示”,系統呈現了東城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創新探索與實踐成果。
“新課改背景下,如何通過教與學,將課堂內容轉化爲素養髮展,需要融入更多創新思考與主動實踐。”北京市東城區教委主任周林指出,自2020年起,東城區積極迴應課堂教學改革與教研轉型,在全域推進“素養成長型課堂建設”。5年間,課堂模型經歷了從1.0版到3.0版的升級,從“全域理念共識”到“有效推動課堂構建”再到“課程與課堂有效銜接”,素養成長型課堂建設實現了理論與實踐的系統性突破。
作爲學術年會的重要成果之一,“數智課堂循證教研聯盟”正式成立,標誌着東城區教育教學研究正式邁向“協同創新、數據驅動”的新階段。該聯盟由人民教育出版社文化交流中心、東城區教科院牽頭髮起,聯合全國14個省市的24家教科研機構共同組建,首批成員單位覆蓋廣東、浙江、湖南等省和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初步探索構建起覆蓋中東西部、輻射城鄉的教研協同網絡。未來,聯盟將聚焦教育數字化轉型中,教與學方式變革的關鍵問題與重點領域,共同探索教研轉型提質新路徑。
會上,北京市東城區教科院正式掛牌成爲“人民教育出版社研訓實驗基地”。北京市東城區委教育工委書記高偉表示:“研訓實驗基地的成立,實現了國家資源與區域實踐的雙向賦能,讓教材改革真正紮根課堂。東城將依託基地,進一步深化課程教材研究的本土化實踐探索,並藉助基地優質資源,一體化推進東城‘強師工程’建設。”
作者:王家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