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 「黃腸題湊」回望幽燕2000年
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常設展覽「勃碣都會 幽燕華章—西漢廣陽國曆史文化展」,多角度展示幽燕地區社會風貌。本報北京傳真
全面改建的北京大葆臺遺址博物館近日迎來重張。7600平方公尺的建築空間內,漢韻尤濃。兩項重磅展覽「勃碣都會 幽燕華章—西漢廣陽國曆史文化展」、「漢風軑華—馬王堆生活藝術特展」同步開幕,「黃腸題湊」、辛追夫人的漆奩等凝結古人智慧的吉光片羽,喚醒沉睡2000多年的記憶。
大葆臺遺址發現於1974年,是西漢廣陽頃王劉建及其王后的墓葬,也是1949年後首座完整呈現「梓宮、便房、黃腸題湊」葬制的西漢諸侯王墓。1983年原址建成中國首個漢代遺址類博物館。
大葆臺遺址博物館建築外觀是覆鬥式造型,外立面紋理提取「黃腸題湊」的柏木排列元素。考古發現的金代水井,被設計成外庭院景觀。封土堆融入了綠化步道,形成獨特的參觀路線。
博物館展陳面積達2800平方公尺。常設展覽「勃碣都會 幽燕華章—西漢廣陽國曆史文化展」集結200餘件文物,配合光影數字(數位)動畫等,勾勒出一幅漢代文明畫卷。展覽聚焦2000多年前的北京一帶,多角度展示幽燕地區多姿多彩的社會風貌。漢代信奉「事死如事生」,厚葬之風盛行。遊客從漢墓中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窺探當時社會生活百態。
一號墓室內的「黃腸題湊」原狀陳列令人震撼。據專家解讀,柏木心是黃色的,切割成長條狀後,宛如一根根黃色的腸子,故稱「黃腸」。「題湊」則是把切割成長條狀的柏木條,端頭向內碼放在一起。這種槨室是秦漢時期流行的特殊葬制,使用者主要是帝王及其妻妾。
「漢風軑華—馬王堆生活藝術特展」是該館引入的首個臨展。馬王堆漢墓是西漢初期長沙國丞相、軑侯利蒼的家族墓地,出土文物工藝精湛,生動再現了漢代貴族的生活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