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百億基金首投商業航天 九天行歌獲超億元A++輪融資

《科創板日報》2月16日訊(記者 李明明)北京低空經濟相關基金出手。

近日,北京九天行歌航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九天行歌”)完成A++輪超億元戰略融資,本輪融資由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和北京市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聯合投資,資金將主要用於技術研發和生產能力建設等方面。

談及本次A++輪融資的契機,九天行歌創始人、董事長王志峰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這次融資符合企業的融資節秦,企業要實現良性有續的發展,有節奏有計劃的融資肯定是不可或缺的。

“目前,市場對火箭核心部件的需求在逐年加大,預計2026年開始,中國陸續進入商業運載火箭發射的爆發性增長期。2025年,民營商業液體運載火箭發射量將達到10發以上;國家隊液體火箭發射不低於40發。預計到2030年液體火箭發射總量將達到150發/年以上” 王志峰說。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本次也是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後投資的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

核心團隊來自北京首都機械公司

九天行歌於2019年在北京成立,是一家中國商業液體運載火箭核心系統研製及關鍵部件生產企業。公司主要業務包括:液體運載火箭常溫/低溫貯箱、其他火箭結構、管路等結構件研發、生產和銷售,以及火箭標準動力子級裝配、測試等。其研發總部位於北京市大興區。

《科創板日報》記者瞭解到,2024年1月,國內商業火箭公司東方空間引力一號首飛成功,九天行歌作爲運載火箭核心部件供應商參研助力,在產品分離裝置管路系統,關鍵系統絕熱、重要試驗保障、應急處理等方面提供了專業的技術助力。

在激烈角逐的商業航天領域,九天行歌的核心競爭力是什麼?王志峰表示,首先,航天產品製造週期一般較長,也是制約發射量增長的一個重要因素,這是航天產品特色決定的。而九天行歌定位正是火箭核心部件的研發製造企業,處於加強航天產品製造能力的產業鏈條上。

其次,目前,商業航天領域所需要的產品基本還屬於定製化產品,相應的製造資源也是需要定製化配套。目前,九天行歌自成立以來,一直在火箭核心部件製造領域深耕,已經建成了專業化的製造車間,搭建了柔性製造生產線,這些都不是在短期內能夠形成的。

“比較重要的一點是,九天行歌的核心團隊來自火箭製造及發射的國家隊,其中,專家團隊都是在火箭製造領域工作了35年以上的中國“航二代”,這些製造領域的專家團隊及技術、技能在九天行歌發揮着無可替代的作用。” 王志峰說。

據悉,目前,九天行歌是目前爲止國內唯一一家交付了火箭貯箱等核心部件的民營製造企業。主要客戶羣體有:國家航天企業、國內民營航天企業、國外市場。

據《科創板日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國內專注商業航天領域的企業包括藍箭航天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兵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深藍航天有限公司等,此外,該領域關鍵部件生產企業還有九天行歌、超捷股份、高華科技、鉑力特等。

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出手的首家商業航天企業

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九天行歌成立至今,已經經歷了7輪融資。

本次投資方之一的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於2024年6月20日註冊成立,出資額100億元。出資方爲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合夥)、北京達晨鯤鵬管理諮詢合夥企業、北京京國管置業管理有限公司。

該基金由順禧基金與達晨財智共同管理,執行事務合夥人爲北京達晨鯤鵬管理諮詢合夥企業。

該基金專注於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領域的投資,旨在推動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目前已投資的企業包括九天行歌、北京航景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後者是位於北京市經濟開發區的無人機研發商。

本次也是北京市商業航天和低空經濟產業投資基金成立後投資的第一家商業航天企業。

另一投資方北京市新材料產業投資基金成立於2024年65月,主要出資方爲北京市政府投資引導基金、北京中關村資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京國管置業管理有限公司。規模爲100億元人民幣。

目前,財聯社創投通數據顯示,該基金對外投資了9家企業,包括北京晶格領域半導體有限公司、北京雲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談及爲何選擇上述兩家基金作爲投資方,王志峰表示,九天行歌從所屬領域而言屬於對口企業,所以選擇這兩家基金作爲戰略投資方,是我們雙方共同的選擇。“世界上液體火箭發射燃料主要是煤油、偏二甲肼、液氫等;2023年甲烷作爲新火箭燃料登上了歷史舞臺。甲烷新材料的使用對火箭核心部件製造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對我們的新要求。”

關於國內商業液體運載火箭核心部件領域未來發展,他預測十年內火箭發射形成航班制,每年發射不低於200發次。根據以上需求,貯箱等核心部件以及中大型運載火箭總裝產能已成爲商業運載火箭發展的瓶頸,預計到2027年液體火箭貯箱缺口將超過1000個/年,火箭總裝缺口120發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