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交所上市終止潮再度暗涌,十餘家待審企業將撤回申請鎩羽A股!

導讀:據叩叩財經獨家獲悉,截止到2024年9月29日,已至少還有11家尚在北交所上市隊伍中候場待審的企業決定撤回上市申請即將進入終止上市的名單中。也即是說,在北交所目前尚未終止審覈的90家擬公開發行並上市的企業中,實際已有超過10%的企業已經確定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將無緣登陸北交所。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何卓蔚@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山雨欲來。

2024年9月27日晚間,北交所一口氣發佈了三份終止上市審覈的決定,隨着這一系列文件的問世,包括北京宏天信業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天信業”)、安徽德孚轉向系統股份有限公司、江蘇雙達泵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內的三家擬北交所上市企業的資本化之路就此戛然而止。

據上述相關終止審覈決定顯示,這三家企業皆是以主動撤回上市申報材料的方式主動叫停北交所上市之旅的。

一日三家擬上市企業的集體鎩羽,不禁讓本已在2024年8月中旬以來已漸弱的北交所上市終止之潮,又再有風起飄萍之感。

據叩叩財經統計,在2024年的前8個月中,已經有60家擬北交所上市企業被終止審覈,其中,絕大多數皆是主動撤回上市申請而放棄繼續審覈的推進。這一數量已早已超過2023年全年的總量,公開數據顯示,2023年中,共有38家擬北交所上市企業宣告上市失敗。

在上市審覈強監管政策下,疊加市場環境與企業自身等諸多因素,2024年以來,大批企業北交所上市鎩羽也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然自2024年8月17日以來,在至9月27日之前的一個多月時間中,北交所擬上市企業的撤回速度明顯減弱,期間僅有一家企業被叫停上市審覈。

如今,正當業內預期北交所審覈即將常態化企穩之時,宏天信業等三家企業的上市申請突然被監管叫停,這是否又預示着新一輪北交所上市申請撤回潮的來臨?

答案是肯定的。

宏天信業等三家企業北交所上市的受阻,或僅是北交所上市終止潮開啓的暗涌。

據叩叩財經獨家獲悉,截止到2024年9月29日,已至少還有11家尚在北交所上市隊伍中候場待審的企業決定撤回上市申請即將進入終止上市的名單中。

北交所網站披露的上市審覈信息顯示,目前,共有90家申報北交所上市的企業尚在等待最後的審覈或註冊的結果,其中,處於問詢階段的計46家,中止審覈狀態下的共有37家,上市委審議會議暫緩審覈的2家,已提交證監會註冊的則有9家。

也即是說,在北交所目前尚未終止審覈的90家擬公開發行並上市的企業中,實際已有超過10%的企業已經確定在今後很長的一段時間中將無緣登陸北交所。

一位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也向叩叩財經證實了相關消息。

“近期,北交所的確已經接到了多家擬上市企業撤回上市材料的申請,這些申請中有部分也已經被覈准,正在等待合適的時機逐次公佈。”上述知情人士告訴叩叩財經,這些目前正待官宣終止上市的企業中,有近半數的企業是屬於審覈“釘子戶”類。

相比較滬深A股,北交所的上市審覈流程速度要快得多。

大部分在北交所順利上市的企業,從申報到過會,用時基本都在半年之內。

顯然,如果從提交上市申請之日開始算起,超過一年時間都還未獲得上會審覈的機會,那麼這家企業便是北交所上市審覈流程中不折不扣的“釘子戶”了。

“上市‘釘子戶’企業肯定是有瑕疵,纔會影響到其審覈的進度,這類企業被終止上市,應該並不意外。”上述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坦言,目前,在2023年6月底前申報卻還未被北交所安排上會的待審企業僅只有8家,其中超過一半的企業已確定將在不久之後被終止審覈了。

此外,一家在2024年3月剛剛提交北交所上市申請的企業,也將不得不面臨上市失敗的噩夢。其很可能成爲在2024年中申報北交所上市的企業裡首例被叫停審覈的。

這家企業即爲北京今大禹環境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今大禹”)。

雖然在宏天信業北交所的上市申請被正式終止後,2024年以來已經有64家企業折戟北交所上市,但這些企業皆是在2023年底之前向北交所申報上市的。

今大禹則是在2024年3月15日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的,同年4月12日,北交所便向其下發了首輪問詢。

在北交所網站公佈的審覈進程中,今大禹最新的上市進展則正因財務報告到期需補充審計事項處於中止審覈狀態。

叩叩財經獲悉,在日前已確定即將終止北交所上市的11家企業名單中,今大禹的名字便赫然在列,其也是這11家即將遭遇不幸的擬上市企業中,唯一一家在2024年之中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

在這十餘家已經或即將進入終止審覈前最後流程的擬北交所上市企業中,還有一家更爲特殊的存在。

絕大部分即將被監管層叫停上市審覈的企業皆是尚未通過北交所上市委會議審議過會的企業,除了一家例外——蘇州飛宇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飛宇科技”)(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獨家|北交所第二家終止註冊的擬上市企業將出!創北交所“卡殼”紀錄的飛宇科技鎩羽在即,開源證券一年前便發佈新股申購報告終成笑話》、《罕見!北交所過會提交註冊近9月無果,飛宇科技創紀錄卡殼上市的背後:“毅達系”資本潛伏!一手募資補流,一手數千萬閒置資金買銀行理財》)。

飛宇科技不僅很早之前便已經獲得了北交所上市委員們的“首肯”,更是早已提交證監會註冊。

但即便在註冊流程中都已經足足停駐了長達一年之間,卻依然未果。

不出意外,飛宇科技將在近期成爲北交所開板以第二家終止註冊的擬上市企業。

2023年8月9日,和創(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和創科技”)的北交所上市註冊程序被證監會正式叫停——這也成爲了北交所首例終止註冊的企業。

1)至少11家北交所上市待審企業即將鎩羽

如果說曾因陷入“清倉式分紅”爭議的今大禹,與過會良久未得證監會認可的飛宇科技,二者北交所上市的即將失敗還算是情理之中的話,那麼內蒙古興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興洋科技”)也即將撤回北交所上市申請並終止審覈,就不得不說是出人意料了。

興洋科技是在2023年12月29日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並獲得受理的。

在五個月前的2024年4月25日,興洋科技也順利完成了北交所的首輪上市審覈問詢的回覆,尚處於進一步問詢的狀態之中。

興洋科技應是目前北交所在審的上市項目中最受外界關注之一。

作爲一家從事電子級硅烷氣等硅基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在過去幾年中,興洋科技不僅利潤增勢驚人,短短兩年,便從虧損2000餘萬轉身成爲了年利潤規模近2億的優質企業,此次上市,其更拋出了一份創北交所上市紀錄的融資方案。

據興洋科技向北交所遞交的發行計劃稱,其欲通過此次上市發行不超過6696.67萬新股以募集14.52億資金投向“年產16000噸電子級硅烷配套12000噸顆粒狀電子級多晶硅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計劃融資規模超過10億,這在滬深A股IPO項目中並不少見,但在北交所中,卻幾乎是鳳毛麟角式的存在。

在目前北交所排隊待審的近80餘家擬上市企業中,融資規模超過10億的也僅有興洋科技和成都長城開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開發科技”)兩例,其餘絕大多數企業的募投計劃集中在2億左右。

當然,開發科技北交所上市的那10億剛出頭的預計融資規模也是難以與興洋科技科技匹敵的。

近年來,於興洋科技申報之前,河南紅東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紅東方”)曾向北交所遞交過一份一度高達12.9億的上市融資計劃,曾堪稱北交所上市融資之最。

但隨着審覈的推進,紅東方期間不得不削減融資規模至10億左右,並將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的部分悉數刪減。

即便如此,紅東方最終還是以主動撤回上市申請的方式從北交所鎩羽而歸。

自北交所於2021年9月正式開市以來,截至目前,真正完成上市募資的企業中,融資規模最大爲安達科技——安達科技於2023年3月初在北交所掛牌上市,其該次上市增發新股的融資規模最終爲6.5億。

頂着目前北交所最大融資規模的擬上市企業的光環,興洋科技已難以實現這一創紀錄式的突破了。

興洋科技與今大禹、飛宇科技一道,其公司內部已在日前作出了決定終止北交所上市的決定,即將向北交所遞交撤回上市材料的申請。

除了上述三家企業外,據叩叩財經瞭解到,還有包括豐島食品、常榮電器、勝軟科技、天和環保、捷瑞數字、延安醫藥、珠海鴻瑞、格林司通等8家目前尚在北交所上市隊伍中排隊待審的企業已確定即將終止該次上市審覈。

豐島食品、常榮電器、勝軟科技、天和環保、捷瑞數字等五家,皆是在2023年6月30日前後向北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至今都未能獲得上會審覈的機會,都已經熬成了不折不扣的上市“釘子戶”。

“目前,這11家企業中,有部分企業撤回意向已經明確,但還尚未向北交所正式提交撤回上市材料的申請。”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表示。

不過,上市知情人士也坦承,即便企業向北交所主動要求撤回上市申請,但也需等待北交所按照有關規定和流程進行覈准。

在這批尚待北交所覈准並公佈其終止上市審覈結果的企業中,最早向北交所遞交撤回上市申請的企業爲珠海鴻瑞。

據叩叩財經獲悉,早在2024年7月31日,珠海鴻瑞即已經向北交所提交了撤回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北京證券交易所上市申請文件的申請,已近兩個月過去了,北交所也還尚未公佈其核準結果。

不過,自2024年8月中旬以來,珠海鴻瑞因其此次北交所上市選擇的會計事務所——天職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受處被暫停證券從業資格半年,連帶着其北交所上市審覈也正處於中止狀態中。

2)北交所上市審覈新規加速“大浪淘沙”

“基於資本市場環境變化以及公司業務發展情況的綜合考慮,經與相關各方充分溝通及審慎分析後作出的決定”,這幾乎是每一家被叫停北交所上市審覈的企業對外給出的公開理由。

那麼資本市場的環境變化到底是什麼?公司業務發展情況又遭遇到什麼挑戰?這些都被語焉不詳地一筆帶過。

在北交所此前於2024年8月中旬發佈的最新一份《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曾坦承,在2024年以來發行上市終止審覈的項目主要涉及“四大問題”,分別爲“依法規範經營與經營穩定性方面”、“中介機構未按要求完成核查工作”、“業績大幅下滑”和“會計處理不規範”等。

如有擬北交所上市企業向關聯供應商採購的價格明顯偏低,且該擬上市企業及其相關人員與上述關聯供應商及其相關人員存在較多資金往來,對於該擬上市企業與前述主體之間交易的真實性和公允性,中介機構卻未按要求完成核查,這也導致了該擬上市企業的審覈終止。

比如還有部分企業,因行業景氣度或客戶採購計劃的變化,致使其最近一期淨利潤同比下滑超過50%。根據北交所的有關規定,擬上市企業“最近一年(期)經營業績指標較上一年(期)下滑幅度超過50%的,如無充分相反證據或其他特殊原因,一般應認定對發行人持續經營能力構成重大不利影響”。

同時,在上述《發行上市審覈動態》中,北交所也透露,近期北交所調閱了部分擬上市項目的保薦機構工作底稿,發現這些項目涉及業績真實性、獨立性等問題。

雖然尚未有直接證據表明,即將終止上市審覈的11家企業曾有被北交所檢查保薦機構工作底稿,但在這份最新的北交所《發行上市審覈動態》發佈前後便先後決定終止上市的舉動來看,嫌疑難消。

“新一批北交所上市材料的即將撤回,這些企業所遇到的障礙主要應還是與公司業績和企業規範經營等問題有關,此外,北交所在一個月前剛剛發佈了上市審覈的新規,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對擬上市企業的‘大浪淘沙’。”上述接近於監管層的知情人士認爲。

2024年8月30日晚間,北交所又正式發佈了三大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第1號》《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第2號》《北京證券交易所向不特定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第3號》(以下分別簡稱《公髮指引第1號》《公髮指引第2號》《公髮指引第3號》)。

這也是在今年4月底以來,繼上交所和深交所相繼修訂上市審覈規範後,在證監會指導下,北交所對《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下稱“新國九條”)和《關於嚴把發行上市准入關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的意見(試行)》等“1+N”政策文件要求的進一步落實。

北交所坦言,相關文件的發佈是在全面落實“1+N”政策文件要求的同時,在保持現有審覈要求總體不變的前提下,按照固化成熟監管經驗、突出制度特色的思路,細化完善了部分規定。

這是北交所對上市業務規則適用指引進行的第二次修訂。

與此前實施的相關業務審覈指引相比,新頒佈的《公髮指引第1號》主要是在原有法律類問題的基礎上增加了發行人股東信息披露及覈查要求、申報前引入新股東與增資擴股、募集資金用途、承諾上市後業績大幅下滑延長限售等規定,細化了上市公司子公司申報北交所的披露與覈查要求。

《公髮指引第2號》則是將原有的財務類問題單列成章後,增加了資金流水覈查、客戶供應商穿透覈查等防範財務造假相關覈查要求,增加了上市前突擊“清倉式”分紅的負面情形、財務內控不規範的整改運行期要求,細化了未盈利企業相關披露與覈查要求。

《公髮指引第3號》除了增加將“關鍵少數”口碑聲譽重大負面情形納入發行人與中介機構重大事項報告的範圍外,還進一步強調了“保薦機構管理層的保薦項目簽字責任要求”和變更中介機構或簽字人員的處理原則和相關細節。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