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銀海區:苦瓜藤上結出“致富果”
春耕春播時節,在北海市福成鎮寧海李臣元苦瓜種植大棚內,翠綠的苦瓜成串垂掛,間種的蘿蔔與芹菜清香撲鼻。種植戶們正把外表翠綠、果肉飽滿的苦瓜裝箱,提前收穫春日裡的累累碩果。
這片“立體種植”的綠意,不僅繪就了春日田園好風光,更成爲村民增收的“致富密碼”。短短1個多月,13畝大棚苦瓜爲他帶來超20萬元收入,成本僅6萬餘元。
“苦瓜耐儲存、市場需求穩,加上大棚能控溫防蟲,產量有保障!”李臣元介紹,通過科學密植、水肥一體化管理,苦瓜畝產高達10000斤,且品相飽滿、色澤鮮亮,地頭收購價目前穩定在每斤2.8元。說到種植苦瓜的收益,李臣元喜悅之情溢於言表。
近年來,銀海區充分利用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土地資源,通過土地流轉和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把大棚設施農業作爲發展現代農業、實現鄉村產業振興、幫助農民增收致富的穩定渠道,按照結構層次更加合理、定位目標更加明確的原則,分層次、分梯度推進。
同時,根據不同區域特色、作物品種結構和市場消費需求,因地制宜、因地種植,因園施策,精準定植、精準投入、精準管理,利用“時間差”“季節差”“空間差”和“品種結構差”,重點推廣以茄果類和甜瓜類爲主的一年兩茬、一年三茬栽培模式,擴大以西甜瓜、青瓜、絲瓜、辣椒、子姜爲主的一年兩至三茬高產高效種植茬口模式,差異化生產,錯峰上市,變春耕爲春收,實現收益最大化。
“我們的目標是把大棚變成‘四季不歇’的聚寶盆!”寧海村委副主任李長敬信心滿滿。
“我們深挖地緣優勢,充分發揮土地增收潛力,規模化種植果蔬。從選種到田間管理,邀請農技專家駐村指導。保障各環節科學高效。”銀海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局長羅偉強說,經過多年的佈局和精心培育,銀海區累計發展大棚3.8萬畝、設施農業6.8萬畝,形成了“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發展、“訂單化”銷售的產業發展格局。
“下一步,我們將與廣西農科院開展深度合作,聚焦於果蔬新品種的培育和種植技術的創新,探索無土栽培、智能灌溉等前沿技術在大棚中的應用,推動設施農業科技化,拓展銷售渠道,讓大棚果蔬成爲銀海區農民致富主導產業,爲鄉村振興聚新動能。”羅偉強說。
從“單打獨鬥”到“抱團發展”,從“傳統種植”到“科技賦能”,福鎮寧海村的大棚裡,映照出鄉村振興的鮮活實踐。一顆小苦瓜,正帶着村民走上“棚”勃發展的共富路。(吳蓮)
來源:北海市銀海區委宣傳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