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車大廳性侵事件 婦團:加強安全監控制度、宣傳友善路人甲介入

近日臺北車站大廳發生一起公然性侵案,外籍遊客發現後報警,當場依妨害性自主現行犯逮捕。針對事後網傳性侵影片,婦女救援基金會、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今呼籲媒體、民衆勿再轉傳,並要求北市府應檢視、加強北車等公共空間的人身安全監控、救援機制。

婦援會、司改會表示,車站大廳站內有許多監視器,加害人拖行被害人並當衆性侵害,待外國民衆報案後,警察纔到現場處理,可見站內安全亮起紅燈,維護民衆人身安全監控機制失靈,強力呼籲臺北市政府檢視北車等公共空間安全,例如有無路人求助警鈴、快速通報方式標示等,應加強人身安全監控與救援機制,以保障民衆人身安全。

婦援會與司改會也呼籲媒體、政論節目報導時,請勿使用影片。此事件有媒體公開監視器畫面,即使經過打碼,仍可能造成被害人再次受創,且民衆在瀏覽報導後,可能會轉傳分享,致使影像內容不斷傳播,加深對被害人的二度傷害及模仿效應。

婦援會、司改會強調,新聞報導應以揭露事實、督促制度改進爲目標,而非以吸引眼球爲優先,呼籲媒體或政論節目報導事件時,請勿使用影片,避免再被散佈,引發模仿或被害人二度傷害。

婦援會也發現,事件曝光後,在新聞報導和社羣平臺的留言區仍可見對被害者的檢討與羞辱,甚至有人公然索求無碼影片。這樣的言論不僅是對被害者的二次傷害,更形同助長性別暴力文化。婦援會與司改會呼籲民衆勿轉傳影片,譴責被害人,以減少被害人加重創傷,同時呼籲平臺業者應積極審查、下架相關留言,共同抵制這種加害言論。

此外,婦援會表示,事件發生於連假前一天的車站大廳,現場有許多人,卻未見即時的路人介入,凸顯了社會對性暴力的冷漠與誤解,建議政府應廣泛宣傳教育友善路人甲介入的重要性,見義勇爲不等於以身涉險,路人甲可透過適時的呼喊、通知現場人員或直接報警等安全介入策略,保護受害者、制止加害者的行動或或減少事件嚴重程度。

婦救會、司改會表示,性暴力是社會結構下社會事件,更是社會責任,呼籲大家透過此事件爲警惕,檢視及強化公共環境的安全機制、推動友善路人甲安全教育和減少民衆對被害人責難、媒體及網路應遵守自律,避免被害人二度創傷,才能真正防止悲劇重演,並給予被害者應有的尊重與支持。

北車大廳驚傳駭人性侵案件,一名女子疑因酒醉倒地遭一名白衣男子當衆拖至牆邊侵犯,時間發生在人來人往下午卻無人及時制止。本報資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