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車大廳外國女遭性侵 衛福部統計:去年外籍人士性侵案5年新高

臺北車站發生一名佯裝遊民的通緝犯,當衆性侵外國女子得逞案件。衛福部保護司統計,2024年外籍人士在臺灣淪爲性侵被害人人數共169人,爲近5年新高,副司長郭採榕分析,外籍人士遭性侵人數,與總體來臺外籍人數有關,前幾年人數較少原因與疫情有關,去年人數雖上升,但僅是回到疫情前規模。她強調,外籍人士與本國人士同受性侵法規保障,且設有跨體系服務資源。

根據衛福部資料,2020年在臺被性侵外籍人士爲110人,2021年新增至129人,2022年爲109人,2023年119人,2024年則比前一年大增50人,共169位外籍人士在臺遭遇性侵憾事。郭採榕表示,該數據最低時間,落在新冠疫情3年期間,去年被性侵外籍人士增加,與移入外籍人數上升有關,這包括移工與一般觀光客,不過,實際分析受害者樣態,以外籍移工爲大宗,佔半數以上。

郭採榕強調,不論本國、外籍人士均受性侵害防治法保護,檢警執行犯罪偵查時,會提供通譯資源,包含113保護專線在內,相關被害者服務亦提供外語通譯服務,且針對此類案件,衛福部採跨網絡合作,若被害人爲移工身分,中央已建立合作機制,社政、勞政間彼此合作提供服務,以臨時庇護所爲例,雙方均有提供,會視被害人需求,以其舒服自在爲目標協助安排。

臺灣照顧管理協會名譽理事長張淑慧建議,可加強外籍移工性別暴力防治,強化新住民及移工求助資源及司法協助,避免因語言、文化及司法陌生感,導致二次傷害,甚至降低求助意願,同時應強化外籍學生性別暴力防治,避免因異鄉依附關係等原因,發生在聚會過程中,因交往互動而衍生的性暴力危機。

本次案件被害民衆爲外籍人士,報案者也是馬來西亞籍外國人,國內民衆無人出手相助。張淑慧分析,近期因全臺各地陸續傳出隨機傷人事件,國內陷入「被害恐懼感、壓力與焦慮」,容易讓人產生自我保護、社會疏離等現象,因爲害怕遭遇攻擊而漠視眼前正在發生的憾事,爲此,衛福部保護司已推動性暴力初級預防,建立「沒有人是局外人」教育,建立求助互助、求助的社區資源。

臺北車站日前發生通緝犯性侵女子案,臺鐵與鐵警局召開安全聯防會議,提出4項措施,包括鐵警定點守望密度增加,針對大廳、廁所、月臺等,由每2小時2次定點守望,增至3次以上。記者季相儒/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