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餐「危險動作」人人都犯過!專家警告嚴重恐沒命
你會怎麼辨別食物是否新鮮無虞?(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若要辨別食材、食物、餐點是否新鮮,很多人第一個動作就是湊近聞一聞是否有酸敗異味。英國食品標準局(FSA)最近示警大衆,就算外觀、氣味沒什麼問題,很可能還是會接觸到可能致命的細菌。
英國《每日郵報》25日報導,FSA委託調查發現,全英約4分之3的民衆會使用吸嗅的方式辨別或檢查牛奶、優格等食物或食品是否安全無虞,3分之2的人則用同一種方法檢查魚類是否新鮮可放心食用。
FSA警告,這種「嗅探檢測法」(sniff test)並非確認食品是否安全可食或可供烹飪的適當方法:「即使過了保存期限,食物的外表與氣味可能沒什麼問題,但其實已經不安全,而且,食物可能含有我們看不見、聞不出的有害病菌,會引起食物中毒。」
牛奶、優格等乳品過期了不應食用。(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這項調查報告還揭露英國家庭烹飪經常發生的其他食品衛生錯誤,令人憂心。3分之2受訪者自稱會吃過期的優格、牛奶、熟食肉品;近40%受訪者稱在處理生雞肉時會用手清洗,FSA警告,這種行爲可能會把生肉的有害細菌沾到手上、工作臺、即食食品、烹飪設備。
所幸,英國多數民衆還知道壞掉的香腸不能吃,94%的受訪者自稱絕對不碰。此外,大多數受訪者都表示,準備烹飪或餐點前必定檢查食物的使用期限。「保存期限」代表安全食用的期限,過期了就不該吃;「最佳食用期限」則代表最佳風味與質地的期限,過期之後通常仍可食用。
英國政府調查報告顯示,去年食物中毒事件頻傳,例如超市三明治遭大腸桿菌污染,導致2人死亡、上百人住院、300人身體不適。三明治裡的生菜是罪魁禍首,生菜有可能接觸了感染大腸桿菌的動物糞便污染的水。
2022年數據顯示,英國每年發生大約240萬起食物中毒事件,比2009年估計的100萬人翻了1倍多。對於孕婦、有潛在疾病的體弱者而言,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菌等與食物有關的病菌均可能致命。英國國民保健署(NHS)統計,2022年至2023年全國1468人因沙門氏菌住院,每10萬人有3人,創歷史新高。FSA指出,37%食物中毒案例與外出用餐有關,超市生菜佔比約30%,外賣佔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