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包法官”來了,老小區的新電梯裝上了

王築紅 楊晨暉

“這新電梯就是好,看着舒心,用着放心!”北京市東城區永外街道某小區,拄着柺杖的李大爺按下鋥亮的上行鍵,對身邊的老鄰居說。

“可不是,以前那老電梯總出狀況,不敢坐呀,還不如爬樓。”

“多虧了那天的法官,真專業!真辦實事!咱再也不愁上下樓了!”幾位老人說笑着,走進電梯。

2024年底,北京市東城區人民法院天壇人民法庭副庭長邵一峰接到了永外街道調解員打來的求助電話。依託東城區委政法委領導下的矛盾糾紛“梯次遞進,一體調處”工作體系,他持續對接街道及其社區的糾紛防治及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邵法官,我們這兒又吵起來了!因爲電梯改造,居民和物業公司吵過好幾次了,我們調解了幾次都不成。大夥兒都想早點坐上新電梯,但又達不成一致意見,您給指導一下吧!”

經過溝通邵一峰瞭解到,這個小區的電梯老舊需要更換,然而,由於公共維修基金餘額有限,部分居民對於造價、招投標流程和墊資方式等問題提出質疑,而物業公司則認爲一切都是按照規定來的,並沒有不妥的地方。雙方對其中涉及的法律問題和程序不瞭解,加上彼此不信任、分歧較大,導致始終無法確定具體方案,電梯改造遲遲無法開工。

“咱們可以組織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公司坐下來聊一聊,我會爲咱們的調解提供指導。爲大家釋法答疑,儘快消除分歧,儘早更換電梯,滿足居民的實際生活需要。”邵一峰說。

爲更好指導調解,在認真查閱民法典、《物業管理條例》等法律法規、蒐集整理老舊小區電梯改造案例、向審理相關案件多年的法官進行請教後,邵一峰帶着法官助理,騎着電動自行車來到社區。

調解現場,幾方圍坐在一起,再次就電梯更換進行溝通。公共維修基金如何使用、物業如何保障業主的知情權、業主共同決定事項如何通過……邵一峰帶來的法律規定、案例等發揮了重要作用。在他的指導下,電梯改造面臨的法律問題被一一解答。調解員進一步從大家都希望儘快裝上新電梯的共同需求出發,引導各方理性協商電梯更換事宜,並對難點問題制定解決方案。

經過近三個小時的溝通,業主委員會的疑慮逐一被打消,物業公司也明白瞭如何讓流程更加規範透明,雙方信任逐漸建立,也初步達成一致意見。

“有法官這麼專業的指導,咱們也沒必要再糾結了,我們儘快拿出方案,爭取早點換上新電梯。”物業公司當場表示,業主委員會也表示將積極配合開展工作。

看着事情向好的方向推進,調解員終於鬆了口氣。將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避免矛盾升級形成訴訟,邵一峰也覺得這一趟來得值。

春節前夕,邵一峰得知,小區裡已經換上了一部新電梯,更多新電梯的安裝也在逐步推進。

2024年7月27日,“北京中軸線——中國理想都城秩序的傑作”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是第4項位於東城區的世界文化遺產,7.8公里壯美中軸縱貫首都核心區,15處遺產構成要素中有12處坐落在東城區。

如何爲做好中軸線申遺保護的“後半篇文章”提供司法保障?東城區法院持續探索實踐,以辦案履職守護中軸線文脈傳承發展和民生福祉爲主線,打造“和合·中軸”法院文化建設品牌,出臺21項保障舉措。將23個訴調對接工作站、25個普法驛站打造爲中軸線上融合法律知識宣傳陣地、社情民意收集陣地、矛盾糾紛化解陣地於一體的一站式多功能平臺。

同時,作爲北京法院涉文化領域審判特色人才高地,東城區法院組建8個助力中軸線高質量發展特色審判團隊,充實到糾紛化解和依法治理一線,將司法智慧融入中軸線保護各層面。穿梭於鐘鼓樓、明清皇城牆遺存、天壇、永定門城樓等中軸線遺產區及緩衝區的“揹包法官”們,成爲中軸線上一道靚麗的“楓”景。

“中軸線不僅是城市格局的軸線,也是居民生活的軸線。”邵一峰說,“用司法守護中軸線上的煙火氣,才能讓大家更好感受中軸線上的多彩生活。”

來源:人民法院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