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A在華遭遇轉型陣痛 豪華車市場迎來“中國定義”
(原標題:BBA在華遭遇轉型陣痛 豪華車市場迎來“中國定義”)
北京東三環鵬龍大廈前,輝映經年的奔馳三叉星徽悄然退場。光影流轉間,“鴻蒙智行”四個大字懸於晨曦之中。這樣的更迭,正在中國多個城市上演。
“買BBA就是買個標。”這句曾經略帶戲謔的調侃,如今正成爲中國豪華車消費觀念劇變的註腳。
2025年上半年,奔馳、寶馬、奧迪(BBA)的日子似乎都不太好過。財報顯示,奔馳淨利潤下滑55.8%,寶馬淨利潤下滑29%,奧迪稅後利潤下滑37.5%。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這個曾爲BBA貢獻衆多銷量,被奉爲“利潤奶牛”的支柱,如今正經歷深刻變革。
在交付量上,上半年BBA三家在中國市場分別下滑14.2%、15.5%和10.3%。奔馳財報顯示,中國市場成爲奔馳營收減少最多的市場,期內下滑28.6%。
從財報表現到終端市場,BBA集體面臨的轉型壓力,已遠超燃油車時代的任何挑戰。
尤其是在中國市場的表現,堪稱“失血點”。
近年來,以國產新能源汽車爲代表的中國自主品牌,在外觀設計、智能座艙、智能駕駛體驗,乃至用戶運營模式,都在以顛覆性創新,重構豪華車定義。
如,今年7月鴻蒙智行全系銷量47752輛,單車成交均價39萬元,總成交額達186億。其銷量連續10周位列新勢力品牌銷量第一,年度累計銷量在新勢力品牌及豪華品牌中也位居第一。
相比之下,BBA面臨較大壓力。
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由於新能源汽車的分流,豪華車促銷力度持續加大。7月,豪華車促銷幅度達到27.2%的高位,環比增加0.4個百分點,同比增加2.1個百分點。
國內某企業高管曾放言“把奔馳、寶馬、奧迪三十幾萬到五十幾萬的車空間一把幹掉。”
目前看,這並非吹牛。
據不完全統計,因銷量下降,今年上半年全國已有超過80家奔馳4S店終止授權。BBA在中國新能源豪華車市場的存在感,與燃油時代的統治地位形成刺眼反差。
實際上,BBA羸弱的銷量表現,同其在電動化、智能化浪潮中面臨的“諾基亞時刻”不無關係,燃油車時代的中國市場打法,在新能源戰場不再奏效。
如,寶馬在華電動車滲透率不足20%,遠低於中國整體新能源汽車44.3%的滲透率。
面對中國新能源品牌的凌厲攻勢,BBA未拿出真正匹配時代速度的電動化戰略與產品,是其中高端市場份額被蠶食的根本原因。
其實,更深層次的顛覆,還在於產業價值鏈條的全面重構與市場佔有率的洗牌。
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出口106萬輛,同比激增75.2%。據崔東樹測算,2025年上半年中國佔世界新能源汽車份額的68%。
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力不僅體現在終端產品的攻城略地,更在於掌控了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高效且極具成本競爭力的電動化供應鏈體系。
值得一提的是,面對新能源勢力的步步緊逼,BBA開始積極求變,主動尋求和中國高科技企業合作,擁抱中國本土科技。
如,奧迪在智能輔助駕駛上選擇與華爲合作,推出新款車型,爲燃油車未來發展探索出全新路徑。
擁抱變化是好事,但效果如何有待觀察。
市場從不會爲巨頭的遲疑與陣痛而駐足等待,這場電動化和智能化驅動的市場主導權更迭,纔剛剛開始。
BBA若不能銳意變革,其在中國汽車市場,乃至全球豪華車版圖中的主導地位,恐將進一步遭到削弱。
(“三里河”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