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稅別漏了!人工生殖補助免稅、自費費用有機會扣除

全臺共有89家機構的人工生殖自費部分可列入列舉扣除額。示意圖,人物與新聞無關。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爲減輕不孕症家庭的經濟壓力,政府自2021年7月1日起擴大補助人工生殖技術,針對妻子年齡未滿45歲的不孕夫妻提供經費協助。衛福部與財政部協調後,已明確將該費用列爲免稅項目,不需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民衆無須擔心日後會因此被補稅或受罰。

然而,若民衆接受人工生殖療程時有部分費用須自行負擔,並希望在報稅時列入醫藥及生育費扣除額,就必須符合《所得稅法》第17條規定。也就是說,這些醫療費用須支付給三類醫療機構,一是公立醫院,二是全民健保特約醫療院所,三是經財政部認定帳目健全、會計紀錄正確的醫療機構,才能列入所得稅扣除。

截至目前,全國人工生殖特約機構共有102家,其中87家屬於健保特約醫療機構,另有2家雖非健保特約,但已獲財政部認定爲帳目完整者,總計89家機構的自費部分可列入列舉扣除額。也就是說,民衆在這些機構所支付的費用,只要未納入補助,都可以在報稅時依法扣抵。

爲讓民衆方便查詢,衛福部官網已公告人工生殖機構名單,並註明各機構是否爲健保特約;財政部認定的醫療機構名單,也可透過財政部網站查詢,建議民衆報稅前多加利用這些資訊,以確保自身的稅務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