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廣告看多反傷身? 中醫傳授「三控三低」飲食護腎全攻略

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宗翰說,中醫保護腎臟飲食要點主要掌握「三控三低」原則,包括「控蛋白」依腎功能階段調整蛋白質攝取,並建議應選擇雞蛋蛋白,魚肉如鯛魚、鱈魚等,豆腐、豆漿,白肉如雞肉等優質蛋白質。圖/123RF

臺灣號稱是洗腎的王國,隨着腎臟疾病發生頻率逐年上升,引起各界關注。中醫師表示,發生腎臟疾病的原因,可能與飲食管控不當,以及過度濫用藥品與保健食品有關,若要維護腎臟健康須重新規畫「精準飲食類型」,減少腎臟負擔,並透過腎臟照顧調節生理機能平衡。

翰鳴堂中醫診所中醫師周宗翰說,腎臟是人體重要的排泄與內環境的調節器官,因此腎臟的功能不只是排尿的處理器官,更是整體體內恆定的重要調節中心,包括參與代謝廢物排除、體液與電解質平衡、酸鹼平衡、血壓與造血等多重功能。

當腎臟負擔過高,甚至惡化形成慢性腎臟疾病時,身體會從五個面向產生疾病症狀,包括代謝廢物堆積產生的尿毒症症狀、水與鈉滯留產生的水腫與高血壓、電解質異常產生的高鉀血癥、酸鹼失衡產生的代謝性酸中毒,以及造血功能受損產生的腎性貧血等症狀。

周宗翰分析,中醫理論的「腎」描述的是由腎臟象所主導的一個完整生理系統,在這系統中,跟現代醫學講的腎這個器官有部分相同概念的是「腎主氣化水液」,透過腎氣強化可以有效提升腎臟過濾及代謝機能。但若是自行錯誤使用藥材,將造成身體及腎臟過大的負擔,正確且精準使用藥物治療,纔能有效提升腎功能。

中醫保護腎臟飲食要點主要掌握「三控三低」原則,包括「控蛋白」依腎功能階段調整蛋白質攝取;「控鈉」因低鈉飲食能避免水腫、高血壓;「控磷」爲預防鈣磷代謝異常。另也需注意「低鉀」,特別是有高鉀風險者須嚴格控制;「低脂肪」以控制血脂異常;「低糖」針對合併糖尿病者須嚴格管控。

周宗翰解釋,控蛋白首選是攝取優質低蛋白來源,掌握控制總量及選擇高生物價蛋白大原則,可以選擇雞蛋蛋白,魚肉如鯛魚、鱈魚等,豆腐、豆漿,白肉如雞肉等,這類型蛋白質選擇除了高生物價、磷含量相對紅肉低外,對於腎臟代謝及消化機能是相對負擔小的選擇。但若已進入腎病範圍治療範圍則須嚴謹控管蛋白質總量。

另,低鉀蔬菜包括高麗菜、白菜、花椰菜、冬瓜、黃瓜、豆芽菜等,只要每100g鉀含量小於200mg都屬低鉀蔬菜,建議將蔬菜切片後,浸泡水中2小時,再用水煮,有助去除鉀離子。低磷、低鈉主食選擇以五穀及白米爲主,現代麪食加工易過度使用添加劑,若以麪食爲主食儘量水衝後或另鍋煮麪,而蘋果、葡萄、鳳梨、梨子、百香果、蔓越莓等都是不錯選擇。

至於,禁忌高鉀水果包括香蕉、奇異果、木瓜、芒果、橘子等,建議適量食用。有益腎臟的植物性食物與營養素,洋蔥屬於低鉀抗氧化、抗發炎,蒜頭有助代謝與抗菌,山藥可以滋養脾腎,蔓越莓汁可降低泌尿道感染風險,橄欖油、亞麻仁油富含 Omega-3可以抗發炎。

周宗翰說,民衆在攝取或烹調食物時,限鹽不等於無味,適度用香料或天然食材味道代替鹽品來增香調味更健康,適度水分攝取,非所有腎臟疾病患者都需限水,需依照尿量與水腫狀況調整即可。

近幾年中醫透過醫學研究證實,中藥對腎臟功能強化及恢復有正面幫助。周宗翰指出,用藥部分適度透過補氣、活血藥正確辯證搭配治療,可以有效強化腎絲球過濾能力,達到加強腎功能改善;鍼灸部分,臨牀證實,足三裡穴、三陰交穴、照海血、太沖穴介入治療都能加強腎臟功能,因此,無論是透過藥物還是鍼灸治療,可以有效強化臟腑氣血運作,藉以刺激末梢灌流來強化循環代謝能力。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