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加碼創新提質 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新步伐

任妍 焦磊

知識產權保護不僅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也是國際貿易的“標配”,是制度型開放的重要內容。4月2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佈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系統介紹了2024年中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進展。

過去一年,知識產權強國建設邁出新的步伐。中國以制度創新爲核心引擎,在知識產權創造、保護、運用、服務及國際合作領域取得顯著成效,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注入強勁動能。

制度築基與保護加碼:構建創新生態安全網

制度創新是知識產權治理的核心引擎。修訂《商標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等法規、出臺《人工智能相關發明專利申請指引(試行)》、建立國家知識產權強國建設工作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印發《地理標誌統一認定製度實施方案》……2024年,中國加速完善法律體系。

在制度保障下,知識產權保護力度空前,全國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知識產權違法案件4.4萬件,專利侵權行政案件7.2萬件,各級法院審結知識產權案件54.4萬件。

針對網絡售假新趨勢,市場監管總局稽查專員嵇小靈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2024年,組織81家電商平臺簽署自律公約,查辦案件4.4萬件,銷燬侵權商品貨值3.3億元。下一步,將進一步壓實平臺主體責任,同時藉助跨部門跨區域協作機制,強化對侵權假冒違法行爲的全鏈條追蹤溯源和聯合打擊,讓創新者不擔心被“山寨”,讓消費者放心安心在網上“買買買”。

此外,版權保護領域同樣重拳出擊。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王志成透露,2024年刪除侵權盜版鏈接362萬條,封禁違規賬戶4116個,查辦春節檔電影盜版案件40件。“針對直播盜錄等新形態,我們將加強水印追蹤技術應用,嚴懲教唆未成年人盜錄行爲。”值得關注的是,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提升至82.36分,創歷史新高。

在政策引領下,知識產權創造量質齊升。2024年,全年發明專利授權量達104.5萬件,《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穩居全球首位;著作權登記總量突破千萬,同比增長19.13%;認定地理標誌產品36個,助力鄉村振興成效顯著。世界知識產權組織《2024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中國排名升至第11位,26個科技集羣躋身全球百強,創新生態持續優化。

“知識產權是創新驅動發展的剛需,也是國際貿易的標配,同時也是高標準市場體系的重要構成。”申長雨表示,國家知識產權局圍繞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制定了系統化的落實舉措。一是持續加強知識產權法治保障,二是深入實施知識產權保護體系建設工程,三是強化知識產權源頭保護,四是強化地理標誌保護。

轉化賦能與服務提效:激活經濟發展新引擎

發佈會上,專利轉化專項行動成爲年度亮點。全國2700餘所高校和科研機構完成134.9萬件存量專利盤活,專利轉讓許可備案次數同比增長29.9%,企業專利產業化率達53.3%。“我們推動專利從實驗室走向產業鏈。”申長雨舉例,2024年,開放許可專利超1.5萬件,高校專利轉化量同比增長39.1%。

此外,服務體系的優化也爲轉化注入加速度。全國34個城市開展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標準化試點,全國商標業務受理窗口增至367個,地市級服務機構覆蓋率增至52.6%。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鬍文輝以地理標誌爲例,說明服務如何賦能產業:“湖南安化黑茶、廣西螺螄粉等123個示範區,帶動年產值超9600億元,重慶江津花椒通過國際認證打開海外市場。”

針對民營企業關切,申長雨列出專項舉措:2024年,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受理民企預審請求34.5萬件,專利商標質押融資惠及4萬餘家企業,海外維權指導爲企業止損超4億元。

“民營經濟是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生力軍,是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申長雨表示,下一步,國家知識產權局將繼續加大對民營企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力度,加強與民營企業的常態化溝通,及時幫助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知識產權問題,更好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

全球協同與未來佈局:開拓創新發展新格局

推動締結《知識產權、遺傳資源和相關傳統知識條約》,舉辦“一帶一路”知識產權高級別會議,與意大利、法國等簽署執法合作備忘錄……2024年,中國深度參與知識產權全球治理。

王志成介紹了民間文藝保護的國際突破:“我們在溫州舉辦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國際研討會匯聚了來自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國家版權局等機構的300餘位國內外專家,共同探討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現狀與未來,增進各國相互瞭解,爲形成國際共識做出中國貢獻,既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方案,也爲國內立法吸納全球經驗提供窗口。”

站在專利法實施40週年的歷史節點,從1985年至今,中國發明專利有效量突破475萬件,專利密集型產業佔GDP比重超13%,這是制度創新與市場活力共振的結果。面向未來,新質生產力領域成爲佈局重點。申長雨表示,將嚴把專利審查授權關,加強創造性標準評價,繼續推動發明專利平均審查週期再壓減至15個月。探索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量子技術等重點產業領域按需審查。豐富商標審查政策供給,擴大商標註冊申請快速審查適用範圍。

“下一步,國際知識產權局將立足40年專利事業發展奠定的堅實基礎,與時俱進完善專利法律制度,持續提高專利工作法治化水平,加快實現由專利大國到專利強國的轉變,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申長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