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對華經貿穩定有助增強澳戰略自主
本報記者 蘇雅瑄近期,澳大利亞多位前政府高官和政黨領導人呼籲重新考慮該國的外交政策方向,包括對美英澳三邊安全夥伴關係(AUKUS)進行重新討論,認爲該關係將危及澳大利亞的主權和獨立。澳大利亞非營利組織全球基金會創始秘書長史蒂夫·霍華德,日前來華參加清華大學主辦的第七屆戰略與安全國際論壇。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澳大利亞需要對其長期安全戰略進行更全面的討論。霍華德還認爲,與中國保持穩定繁榮的經濟夥伴關係,有助於堪培拉保持更大程度的戰略自主權。環球時報:澳大利亞前外長埃文斯近日表示,澳毫無保留地接納AUKUS可能是“最糟糕的國防和外交政策決定之一”,這將危及澳大利亞的主權和獨立。您同意這個觀點嗎?AUKUS會削弱澳大利亞獨立決策的能力嗎?霍華德:我瞭解到,澳大利亞正在進行許多關於AUKUS的討論,以及它對澳大利亞未來的影響。人們正在討論與這項協議相關的潛在利益和可能風險。鑑於這個問題的複雜性,自然會出現不同的觀點。埃文斯是澳大利亞政治和國際事務中備受尊敬和經驗豐富的人,因此他的觀點具有重要意義。當像他這樣地位的人談論國家安全問題時,認真對待他的觀點並仔細思考是很重要的。我認爲澳大利亞需要就我們的長期安全戰略進行更全面的全國討論。世界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政府、國防和政策圈的許多重要人士已經強調,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定義澳大利亞的安全利益及其在全球舞臺上更廣泛的角色。因此,澳大利亞必須重新評估其在國內和國際上的地位。鑑於這些討論,老實說,我不知道AUKUS是否有助於保持澳大利亞獨立決策的能力。環球時報:最近,澳大利亞前總理特恩布爾對澳過度依賴美國的風險提出了警告,稱“你越接近美國,美國就越認爲可以從你身上榨取價值”。他強調了澳大利亞保持獨立的重要性。然而,在他任職期間,澳政府政策被認爲是親美的。您認爲,爲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轉變?霍華德:澳大利亞通過(1951年簽訂的)《澳新美安全條約》與美國建立了長期的安全聯盟,而AUKUS是最近幾年才簽訂的。美國此前向澳大利亞伸出了援手,一些人甚至認爲,美國拯救了澳大利亞,使其免遭潛在的入侵。這種歷史聯繫仍然深深植根於澳大利亞的民族意識中,並繼續影響公衆對其戰略伙伴關係的態度。儘管如此,人們越來越認識到,在日益複雜的全球格局中,澳大利亞必須更加批判性地思考自己的未來。其他國家正在重新調整自己的戰略,以符合自己的利益,澳大利亞作爲一個位於亞太地區的富裕國家,必須謹慎定位。環球時報:澳大利亞應如何平衡與美國的同盟關係以及與中國的關係,以維護其安全、穩定和獨立?霍華德:在不久的將來,我相信澳大利亞將就如何更好地構建其安全政策進行廣泛的全國性討論。然而,重要的是要認識到,當人們談論安全時,他們往往只關注軍事或“硬安全”。其實,一個國家的安全首先取決於它的經濟安全。這就引出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澳大利亞將採取什麼措施來確保未來幾年的經濟安全?經濟實力是一個國家做出獨立戰略決策的基礎,包括國防決策。目前,澳大利亞的經濟福祉與其最大的出口夥伴中國密切相關。這種經濟關係已經穩定下來,並顯示出改善的跡象,但在深化和加強這種關係方面仍有更多的工作要做。與中國穩定繁榮的經濟夥伴關係可以爲澳大利亞提供所需的槓桿和靈活性,以應對不斷變化的全球秩序帶來的挑戰,同時保持更大程度的戰略自主權。環球時報:您認爲澳大利亞在改善對華關係方面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如何應對這一挑戰?霍華德:是相互理解。澳大利亞和中國之間的文化和價值觀差異很大,有時會導致誤解。加強相互瞭解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就是像我們現在這樣加強交流和對話。這些互動有助於建立熟悉和信任。然而,除了文化交流之外,我認爲真正需要的是兩國之間更直接和更坦率的對話——不僅要承認分歧,而且要明確雙方存在共同利益和可以進行合作的領域。總之,雖然雙方文化和意識形態的差異帶來了挑戰,但開放的對話和務實的合作——特別是在貿易、能源和環境可持續性等領域——可以幫助澳大利亞和中國建立更加穩定和互利的關係。此外,中國是澳大利亞最大的出口目的地,澳大利亞的經濟安全取決於這一關係,因此澳大利亞似乎不太可能因爲AUKUS這樣的地緣政治問題而危及與中國的關係。環球時報:您如何看待當前的中澳關係?您對兩國關係的未來有何展望?霍華德:我相信澳中關係會繼續改善,但這可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我認爲我們應該通過尋找共同點來推動這一進程,不僅在政府之間,而且在私營企業、民衆、機構和智庫等各個層面和領域之間。這種更廣泛的接觸對於促進兩國之間更全面和持久的關係至關重要。有一種觀點認爲,世界需要一個新的、多極的秩序。對此,我想說:加油(構建吧)!我認爲我們應該共同努力以應對相關挑戰。我們可以通過多邊聯盟來解決一些問題。例如,中國在空氣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重大進展,可以與世界分享其經驗。在新興領域,中國已經非常活躍,將其知識傳授給澳大利亞等國家。中國有能力實現這一目標,我相信它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