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夜啼大揭秘:從嬰兒到兩歲,爲啥晚上總哭鬧?

家有萌寶,本應是充滿歡聲笑語,可一到晚上寶寶總是哭鬧,這可愁壞了家長們。從嬰兒呱呱墜地到兩歲蹣跚學步,每個階段寶寶晚上哭鬧都可能有不同原因。下面就爲大家全面解讀,幫家長們找到寶寶夜哭的“癥結”。

嬰兒期(0 - 12 個月)

生理需求未滿足

嬰兒期寶寶最常見的夜哭原因就是生理需求沒得到滿足。比如飢餓,寶寶胃容量小,消化快,夜裡容易餓醒。寶媽小敏家寶寶在月子裡,幾乎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要吃一次奶。如果小敏沒能及時餵奶,寶寶就會哭鬧不止。除了飢餓,尿布溼了也會讓寶寶不舒服。嬰兒皮膚嬌嫩,溼尿布長時間接觸皮膚,會讓寶寶感覺難受。小敏就常常在夜裡聽到寶寶哭聲,檢查後發現是尿布溼了,及時更換乾爽尿布後,寶寶就安靜入睡了。

身體不適

嬰兒期寶寶身體抵抗力弱,容易出現各種不適。腸絞痛就是常見的問題,多發生在出生後2 - 4周,一般在傍晚或夜裡發作。寶媽阿珍家寶寶在這個階段,經常在晚上突然大聲哭鬧,身體蜷縮,怎麼哄都沒用。阿珍帶寶寶去看醫生,才知道是腸絞痛。醫生建議阿珍在寶寶吃完奶後,給寶寶拍嗝,平時多給寶寶做腹部按摩,緩解腸絞痛。另外,出牙期牙齦不適也會讓寶寶夜哭。寶寶出牙時,牙齦又癢又痛,夜裡睡不安穩。寶媽曉麗家寶寶出牙時,曉麗給寶寶準備了牙膠,讓寶寶咬一咬,減輕牙齦不適,寶寶晚上哭鬧的情況有所改善。

1 - 2 歲

睡眠習慣問題

1 - 2歲的寶寶,如果沒有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也容易晚上哭鬧。比如,寶寶白天睡眠時間過長,導致晚上精力充沛,難以入睡,即使睡着了,也容易醒來哭鬧。寶媽小悠家寶寶,有段時間白天睡四五個小時,晚上到了睡覺時間還興奮得不行,半夜又會醒來哭鬧。小悠調整了寶寶的午睡時間,控制在兩小時以內,寶寶晚上睡眠質量明顯提高。還有些寶寶習慣了家長抱着哄睡,一旦自己躺在牀上,就缺乏安全感,容易哭鬧。小悠通過在寶寶睡前,給寶寶講溫馨的故事,輕拍寶寶,讓寶寶逐漸適應自己入睡,減少了夜哭情況。

受到驚嚇或情緒波動

這個階段寶寶開始對周圍世界有更多感知,容易受到驚嚇。寶媽阿芳家寶寶有次白天看到一隻大狗,被嚇了一跳。當天晚上,寶寶就頻繁夜哭。阿芳抱着寶寶,輕聲安撫,告訴寶寶不要害怕,媽媽在身邊。經過幾天的安撫,寶寶才慢慢恢復正常。另外,寶寶情緒波動也會影響睡眠。比如白天和小朋友發生爭執,或者家長批評了寶寶,寶寶晚上可能會因爲情緒問題哭鬧。阿芳發現寶寶因爲和小朋友搶玩具不開心後,晚上會格外關注寶寶情緒,陪寶寶玩喜歡的遊戲,讓寶寶心情變好,避免晚上哭鬧。

從嬰兒到兩歲,寶寶晚上哭鬧原因多樣。家長要細心觀察寶寶日常情況,找到寶寶夜哭根源,給予正確安撫和引導,讓寶寶擁有安穩睡眠,健康快樂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