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孩子配「藍光眼鏡」竟是白忙一場?真正的「護眼關鍵」其實很簡單!

▲近年,不少家長會爲保護孩子視力而選擇藍光眼鏡。(圖/Pexels,下同)

記者萬玟伶/綜合報導

隨着孩童使用手機和平板的時間大幅增加,近年臺灣兒童近視問題日益嚴重,家長們也越來越關心如何保護孩子的視力,不少人也會選擇爲孩子配戴藍光阻隔眼鏡,作爲預防視力惡化的工具。然而,近期日本「朝日新聞」一則報導指出,日本小兒眼科學會已於2021年便聯合多個專業眼科機構發表聲明,指出「藍光阻隔眼鏡對兒童沒有保護效果,甚至可能影響發育」。

報導中引述日本小兒眼科學會理事長東範行醫師的說法,針對藍光眼鏡的質疑提供科學解釋。他指出,「藍光是否有害」的實驗大多以夜行性動物如老鼠爲對象,這些動物僅具備接收藍光的視覺細胞,無法類比具備紅、綠、藍三種視細胞的人類,而來自電子螢幕的藍光強度,遠低於自然光或陰天的日照,其實也難以對視網膜造成實質傷害。

「沒有證據顯示藍光對眼睛有害,也沒有理由避開它。」東範行醫師指出,過度宣傳的藍光眼鏡商品容易讓家長誤以爲是必要配備。他表示,小兒眼科學會之所以公開聲明,是因擔憂家長和學校未經科學依據就爲孩童配戴藍光眼鏡,忽略其中潛在的負面影響。他強調,兒童視力保健應基於客觀且充分的醫學資訊,而非市場操作與傳聞。

至於真正能保護兒童視力的方法,東醫師指出,預防近視的關鍵,在於「避免長時間近距離用眼」以及「增加戶外活動與日照時間」。他說明,近視的發生與眼球過度拉長有關,這與長時間近距離觀看螢幕、書本導致眼部肌肉緊繃有直接關聯。尤其是智慧型手機與平板,螢幕小、觀看距離近,更容易造成眼睛負擔。

對於專家來說,護眼的關鍵其實相當簡單,「讓孩子多到戶外活動、眺望遠方,就是放鬆眼睛最有效的方式!」東醫師指出,屋內能看的遠距有限,孩子也容易感到乏味,不如多帶他們外出,在自然光下活動,不僅能有效減緩近視惡化,還有助於身體合成維生素D,對整體健康也有益。

對於使用數位設備時的視力保健,東醫師也建議,孩童使用裝置時,應保持30公分以上距離,每30分鐘休息至少20秒。此外,他也提醒,暗處或躺姿使用手機,會讓眼睛與螢幕距離縮短,導致視力疲勞。

至於市面上常見的「護眼食品」、「洗眼水」或是「營養型眼藥水」,東範行醫師也明確表示,目前並無實證顯示其具有明顯功效。他強調,均衡飲食即可滿足眼睛所需營養,清洗眼睛反而可能破壞保護膜,營養型眼藥水也僅有短暫清涼感,實質效用有限。

針對兒童近視的防治,目前已有多項國際研究投入特殊眼藥水與光學鏡片的開發,用以放鬆眼部肌肉與調整眼內影像焦距,部分產品在海外已獲准使用。東醫師呼籲,家長應選擇經科學驗證、安全性高的方式,避免落入商業行銷與未經證實的護眼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