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橋動物之家獲法務部「績優社會勞動機構」 12年攜手地檢署合作
社會勞動人從照護動物過程中學會尊重生命。(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勞動履行義務同時也重新學會責任與關懷。(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板橋動物之家自民國102年起與新北地檢署合作。(新北市動保處提供)
板橋動物之家與新北地檢署合作導入社會勞動制度至今已滿12年,不僅讓社會勞動人有機會以行動回饋社會,更在陪伴流浪動物的日常中,重新學習責任與同理心。今年動物之家更獲法務部肯定,獲頒「績優社會勞動機構」殊榮,成爲將動物保護與社會矯正結合的全國典範。
自民國102年起,板橋動物之家便與地檢署合作,讓社會勞動人可依自身時間提供服務、替代入監執行。這份彈性制度,讓許多人能兼顧家庭與工作,同時完成法律義務。勞動者林小姐便分享,她原本因家庭因素被分派至動物之家服務,內心忐忑,「一開始我真的很怕動物,但看到同仁和志工們那麼用心照顧,每隻狗狗、貓咪都有名字、有故事,我慢慢被牠們感動。」如今,她從膽怯的新人轉變爲奶犬、奶貓「奶媽」,更在完成時數後認養自己長期照護的犬貓,並決定持續回到園區擔任志工。
這樣的蛻變,正是合作計劃最動人的價值。12年來,上百位社會勞動者走入動物之家,協助籠舍搭建、環境清潔、動物照護、社區宣導等工作,透過親手勞動,重新學習關懷、同理與責任。站長徐愛明表示,社會勞動制度在園區不僅止於「執行義務」,更是生命教育的延伸,「許多人在這裡重新找回與生命互動的感動,也看見自己能爲社會做些什麼。」
近年板橋動物之家致力翻轉傳統收容所「髒、吵、臭」的刻板印象,透過環境改善、動物福利提升、源頭減量措施等,多項改革已讓園區成爲人與動物共善的友善空間。更令人欣慰的是,不少社會勞動者完成時數後,選擇留下繼續擔任志工,形成動保能量的正向循環。
新北市動保處表示,市府將持續推動「友善動物城市」政策,強調每一條生命都值得被善待,也期盼藉由跨機關合作,共同讓街頭不再有流浪動物,讓更多毛孩找到溫暖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