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年融資5億元!阿里、上汽現身
具身智能賽道持續“吸金”。
3月6日,上證報記者獲悉,具身智能機器人公司逐際動力近期完成A+輪融資,半年累計完成5億元A輪系列融資,多家老股東持續跟投。
逐際動力成立於2022年,聚焦打造全尺寸通用人形機器人,並衍生了包括雙足機器人等創新產品。逐際動力創始人張巍爲南方科技大學長聘教授,在成立逐際動力之前,他曾任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長聘教授,長期研究控制理論與應用、機器人、機器學習等。
阿里、上汽現身股東名單
目前,逐際動力戰略產業投資人包括阿里巴巴集團、招商局創投、上汽集團旗下尚頎資本、蔚來資本、聯想創投、彼岸時代、納愛斯集團等;知名財務投資人有高捷資本、綠洲資本、明勢創投、峰瑞資本、南山戰新投等。
對於此次融資,逐際動力稱,公司在新資金和產業資源的支持下,將聚焦原始創新和產業化,圍繞三大核心具身智能技術:本體硬件的設計製造、基於強化學習的小腦全身運動控制、具身大腦模型的訓練策略,逐步向市場提供人形機器人本體軟硬件系統和具身Agent開發工具鏈,賦能全球創新者探索人形機器人的落地應用。
“我們的A輪融資從一開始就鎖定產投方,因爲場景就是時間、就是資金、就是技術,通用人形機器人的AI時代更需要科技公司懂場景。”張巍此前表示。
產品方面,逐際動力日前推出了最新迭代的高自由度、高靈活性、高穩定性的全尺寸人形機器人,顯著提升了全身運動控制能力。此外,公司還發布了全球首款多形態雙足機器人TRON 1,完成了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產品交付,初步實現了產品設計、研發、量產和銷售的商業化閉環。
針對人形機器人訓練數據採集的難題,逐際動力發佈了具身智能操作算法LimX VGM。LimX VGM通過人類操作視頻數據對現有的視頻生成大模型進行後訓練,僅需將場景圖片和操作任務指令作爲提示Prompts,即可實現任務理解與拆分、物體操作軌跡生成以及機器人操作執行的全流程。
具身智能熱浪再起
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相互關聯但又存在差異,時常被混爲一談。與人形機器人相比,具身智能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是基於物理身體(智能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能系統。具身智能核心在於“身體與智能的結合”,更強調AI的加持。
2025年開年以來,具身智能初創企業的融資頗爲火熱。
2月20日,星海圖宣佈完成新一輪A輪融資,總融資額近3億元。本輪融資由螞蟻集團獨家領投,高瓴創投、IDG資本、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百度風投、同歌創投等一衆老股東持續加碼。
2月17日,自變量機器人宣佈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在自變量機器人創始人兼CEO王潛看來,當下的具身智能幾乎可以類比到GPT-2所處的時間點。預計2025年年底或者2026年年初,會出現一個類似GPT-3級別的具身智能大模型。
“ChatGPT從根本上改變了整個AI領域,對機器人來說有兩點:一是很多以前覺得極其困難的問題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例如Planning(規劃)、Reasoning(推理)、Language Interaction(語言交互);二是從方法論上指明瞭解決機器人通用操作這一最核心問題的路線。”王潛說。
整體上看,具身智能賽道已成“羣雄逐鹿”之勢,巨頭亦在紛紛入局。
近日,螞蟻集團在招聘平臺開放了多個具身智能方向崗位。有業內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露,螞蟻集團2024年時便已在推進具身智能相關業務。螞蟻集團官方對此迴應稱,集團持續佈局和加大人工智能(AI)投入,去年註冊成立了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術和產品研發。
記者梳理髮現,當前大廠主要通過戰略投資、大模型接入等方式切入具身智能領域,親身下場自研的尚屬“少數派”。例如,阿里參與了逐際動力的戰略融資;美團曾投資銀河通用、宇樹科技;騰訊在多年前投資了樂聚機器人和優必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