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法總比困難多,保證每天體育活動兩小時不能打折扣丨有一說一
□蘇定偉
爲保證雨雪天的兩小時體育活動,南充高中文峰校區自創“室內韻律操”,學生舒展了身體,放鬆了心情,老師明顯感覺到學生做操後情緒格外飽滿,課堂效率大大提升(封面新聞報道)。辦法總比困難多,如何落實和保證每天不低於兩小時的體育活動,將是一些中小學校當前面臨的緊迫問題。
體育有多重要?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創始人顧拜旦所言:“體育是培養優秀公民最有效、最有趣、最實用的方法。”北大校長蔡元培也說過:“完全人格,首在體育。”
近年來,國家政策更是將體育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9年9月,國家發佈《體育強國建設綱要》,國家體育總局政法司負責人解讀綱要時表示,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體育強國,體育成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標誌性事業。
《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要求加快補齊體育、美育、勞動教育短板,落實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實施學生體質強健計劃,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有效控制近視率、肥胖率。
四川省教育廳印發了《關於確保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兩小時的通知》。通知要求,2025年春季學期開學後,我省將全面實施“中小學生每天綜合體育活動時間不低於2小時”,並接受師生、家長和社會的監督。教育廳和各市(州)教育主管部門設立的監督舉報電話也一併向社會公佈。
說起體育活動,一些學校抱怨最多的就是場地不足,這不是打折的理由,每天不低於兩小時體育活動是剛性要求。四川閬中望埡鎮中心學校,3年前的秋季開學典禮進行不到15分鐘,居然暈倒了五六個學生,體育專業畢業的校長苟攀,決定從體育入手,狠抓學生身體素質。
15畝的校園連一條50米長的跑道都沒有,就將校外方圓5公里範圍內的自然環境拓展爲體育場,開發深受師生喜歡的自然體育項目30多個,春天小河溝挖野菜,夏天秧水田裡捉魚,秋天樹枝上盪鞦韆,冬天在空蕩的田野奔跑。田坎上、山腳下、樹林裡,到處都是體育活動場所。遇上學校遠距離奔跑訓練,村民自覺調整作息時間,農機不上路,家禽不出門,支持“家門口的好學校”。這所學校成爲鄉村教育的標杆,去年教師節前,被表彰爲全國教育先進集體。
令人欣喜的是,很多地方出臺硬性規定,新建學校必須確保體育場地和體育設施達標。從2025年開始,四川南充市中考,體育成績由原來的70分增加到100分。體育不再是“豆芽科”,已經成爲提升全民素質的利器,成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標誌。
南充高中的“室內韻律操”和望埡鎮中心學校的“自然體育場”表明,只要學校意識到位,辦法總比困難多。面對場地不足、天氣限制等挑戰,不再抱怨、不再猶豫、不再爭論,學校要拿出“魔童鬧海”的勇氣,因地制宜、創新形式,將每天兩小時的體育活動落到實處,幹得有聲有色!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