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立積Q1受「匯」每股賺0.28元 Q2估穩、H2存較大不確定

立積2025年第一季營收爲新臺幣8.49億元,季減少約4%,較去年同期減少約1%。單季毛利率爲32%,與去年同期持平,但較上一季下降2個百分點,主要受到產品組合與成本結構變動的影響。儘管第一季營業虧損達557萬元,但在業外收益的挹注下轉爲正向,業外收入達3,798萬元,主要受惠於匯兌收益。單季稅前淨利爲3,223萬元,扣除所得稅費用646萬元後,本季稅後淨利爲2,576萬元,每股盈餘(EPS)爲新臺幣0.28元。

產品應用方面,Wi-Fi前端晶片中,FEM(功率放大模組)佔比最高,達56%,Switch佔38%,其餘爲LNA與PA,分別佔比3%與2%。

關於關稅議題,立積表示,目前掌握的客戶狀況顯示,無論是美系、歐系或臺系客戶,目前並未出現明顯的行動改變,尤其是在既有采購與已下達的訂單部分,需求端未見顯著變動。立積認爲,這一波的美中貿易衝突,主要是美國對全球實施更平等關稅的一環。美國過去近十年來在通訊元件領域逐步減少對非美系供應商的依賴,雖然中國也有動作,但整體來看並不特別積極。然而,在這波貿易緊張中,中國市場對「可用、可控」供應鏈的要求提高,美系廠商在中國面臨的壓力也加大。立積強調,儘管目前這些需求尚未發展成具體專案,但已有不少客戶表達合作興趣,特別是一些原本使用高規格美系元件的客戶,這爲立積開拓過去難以進入的市場提供了機會。

至於是否有因爲關稅提前拉貨,立積表示,相較之下,網通產業較少出現提前拉貨的情況,這類現象在消費型產品領域較爲常見,但在電信營運商相關專案中,大部分客戶仍按既定計劃進行部署,並未出現明顯的提前拉貨行爲。

展望第二季,立積表示,Wi-Fi 7的比重持續上升,預期第二季的成長動能將延續,與第一季相比,表現應該相近,甚至略有增長。不過,下半年市場狀況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這不僅來自需求端或客戶的持續投入,更多來自市場對第三季的較保守預期。雖然目前未有客戶端表態下修需求,但也較少有客戶對第三季持樂觀預期,這與第一季時的市場狀況有所不同。

關於FEM的佔比,立積表示,目前約爲55%到60%,預計下半年FEM的佔比有機會進一步攀升至70%左右,甚至可能接近80%。但要穩定在70%到80%之間,可能還需要等到年底纔會較爲明朗。

除Wi-Fi產品外,車載應用也是立積持續深耕的重點。立積表示,已穩定向歐洲、中國與日本車廠出貨,並在日本與韓國市場獲得更多設計導入(Design-in)機會,預期未來將帶來更大的營運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