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人瑞激增四成!石崇良:健保資源轉向急性後期照護與健康促進

慈月與神腦基金會共同合作拍攝「百大醫言堂」,今天舉行節目上線啓動儀式,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健保多用於照顧失能患者,往後將把多一點資源放在急性後期照顧(PAC),以及前端預防、健康促進,降低長照支出及社會分負擔。記者許正宏/攝影

今天是九九重陽節,總統賴清德出席活動指出,政府爲「全民打拼,健康久久」,目前全臺65歲以上長輩約460多萬人,佔比逾19%,即將超過20%,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超高齡社會標準,但全民平均餘命約80歲,不健康年數大概也有8年,「健康臺灣」透過各項努力減少民衆臥牀或生活需要照顧的年限。

慈月與神腦基金會共同拍錄「百大醫言堂」,今天舉行節目上線啓動儀式,節目由臺大前校長楊泮池、臺大醫院前院長李源德召集規畫,主題內容以深入淺出方式,讓觀衆聽得懂,希望減少不健康餘命,避免造成病患痛苦、家庭和醫療體系沉重負荷。

臺灣今年進入超高齡社會,依最新統計,國內65歲以上人口已達460萬人,2024年統計,國人平均餘命達80.77歲,男性爲77.42歲、女性84.3歲,預估2025年統計,國人平均餘命達81.49歲,男性爲78.2歲、女性84.76歲,女性比男性多活6歲多。

另,民國109年至114年國內百歲人瑞人數,自4042人成長到5749人,成長率高達42%,顯示百歲人瑞愈來愈多。其中,男性41%、女性59%;年齡方面男性最高齡者是115歲、女性122歲。

衛福部長石崇良表示,國內65歲以上人口占比已達19.6%,預計今年年底就會達到20%,步入超高齡社會,依2023年統計,國人不健康壽命平均爲7.7年,大約就是整體壽命的十分之一,但在失能率統計上,65歲以上人口中約是16.5%,大約10人中接近2人是需要被照顧或是臥牀,目前努力下降失能率,延長整體健康壽命,因應高齡浪潮。

明年健保總額將超過一兆元,石崇良說,目前健保多用於照顧失能患者,往後將把多一點資源放在急性後期照顧(PAC),以及前端預防、健康促進,降低長照支出及社會分負擔。至於,民國113年國人十大死因前五名中,其中死於三高相關疾病者約6.1萬人,佔總死亡人數3成。他說,健保總額支付三高費用,一年花費1700億元、550萬人,爲健保支出的第一名。

另,失智症方面,依衛福部統計,65歲以上盛行率達7.99%,2025年推估達38萬人。失智症僅是表面診斷,其分爲阿茲海默氏症、血管型失智症等,但健保分類中無法歸類阿茲海默氏症,因此,針對失智症防治,衛福部會加強宣導,並再多做討論,如何讓失智症登載更爲完備。

石崇良說,男女性在壽命方面,男性少於女性,原因是男性健康多不守紀律,如吸菸率、飲酒率都高於女性,目前賴清德總統推動健康臺灣,這不是靠吃藥,而是靠改變生活習慣,才能活的健康。

在自殺方面,衛福部最新統計,民國113年國人十大死因中,自殺重返第十名,在亞洲國家中,過往以日本的自殺率最高,但現在已是南韓。

石崇良說,依自殺人口年齡分析,以往仍以65歲以上族羣最高,研判應是疾病因素產生輕生念頭,另一部分是憂鬱症,這兩項是大宗,但2007年後,65歲以上自殺死亡率下降,15至24歲年輕人及40歲族羣,自殺率開始上升,其中15到24歲多數是情感因素、壓力,40歲族羣與家庭因素有關,自殺防治是未來的重點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