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巨塔蒙塵 57%女醫師曾遭權勢性騷擾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與臺大醫學系教授黃韻如(右)昨公佈全臺醫師「性平調查報告」,百分之五十一的年輕女醫師曾遭權勢性騷,然而申訴比例極低。記者蘇健忠/攝影

白色巨塔性騷事件頻傳,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昨公佈全臺醫師「性平調查報告」,百分之五十七點一的年輕女醫師曾遭權勢性騷,比男性高出近十倍,然而申訴比例極低,原因在於年輕是醫師擔心遭受前輩打壓,未來職涯發展受阻。

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表示,該分報告耗時一年,蒐集四八七個有效樣本,以西醫與醫學系學生羣體爲主,佔百分之六十四點五。受訪者平均年齡卅二歲,女性佔比百分之六十一點四,逾八成填答者爲異性戀者。

報告顯示,百分十二點二異性戀男性醫師曾遭性騷擾,高達百分之五十七點一女性遭受過「權勢性騷擾」,但申訴比例極低,男性無人申訴,女性受害者中僅百分之五點七提出申訴。至於不想追究的原因,以「沒時間或心力處理」最多,超過六成,其次爲「情況未達需尋求協助的程度」、「申訴也無濟於事」、「缺乏足夠證據」。

臺大醫學系教授黃韻如指出,醫院場域中身分複雜,年輕住院醫師仍在接受專科醫師訓練,跟教授之間常以「老師」、「學生」相稱,一旦遭受「權勢性騷擾」,擔心日後專科醫師考試受到影響,影響職涯發展,而不敢申訴。呼籲以建立申訴前的緩衝機制,提供年輕醫師諮詢。

此外,百分之五十七點四女性曾被問過關於結婚或孕產育兒打算等問題,男性則僅百分之廿五被關切過。臺北市醫師職業工會性平委員會主任委員於政民指出,女性遭遇性平問題是男性的兩倍多,顯示上級主管仍擔心部屬一旦懷孕育兒,可能影響工作表現,「玻璃天花板」問題仍嚴重。

立法委員林月琴表示,性平三法雖二○二三年上路,但醫療體系仍相當保守,性騷事件頻傳,將於本會期提出性平法修法。另呼籲,院內處理性騷調查事件時,被調查人員應先調離職務,另遴選受過性平訓練的外部專家、實務工作者參與評估,且專家名單應公開透明。

勞動部提醒,針對權勢性騷,性工法明定僱主調查期間得暫時停止或調整其職務,避免影響調查。性騷擾行爲調查屬實,最重可解僱。行爲人如爲最高負責人或僱用人,最高可罰一百萬元。

此外,修正後的性別工作平等法新增外部申訴機制,勞工若不服調查或僱主未處理性騷事件,可向地方主管機關提出申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