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氫”熱潮來襲:力拓、英國石油、比爾·蓋茨都在下注的新風口
財聯社4月28日訊(編輯 趙昊)從礦業巨頭到能源巨頭,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開始追捧“白氫”,即天然氫氣。隨着人們對這種資源潛力的關注不斷升溫,支持者認爲白氫有望徹底重塑全球能源格局。
白氫與化石能源一樣,是自然界天然產生的氫氣,存在於地球表面以下。這種長期被忽視的資源大約在40年前在非洲馬裡被意外發現,由於純淨的氫氣不含碳元素,其燃燒後只會產生氣態水。
近年來,投資者對新興天然氫行業的興趣迅速上升。過去一年裡,一些大公司已經開始支持該領域,包括礦業巨頭力拓、福特斯克金屬集團、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英國石油的風險投資部門,以及比爾·蓋茨創立的“突破能源投資基金”。
根據諮詢公司Rystad Energy的研究報告,目前全球多個國家正在進行天然氫的勘探,加拿大和美國在過去一年裡項目數量位居領先地位。分析人士預計,今年將是關鍵一年,業內人士希望能夠通過勘探活動儘快找到這種稀有的氣體。
不過,並不是所有人都認同天然氫的清潔能源潛力。批評者指出了潛在的環境問題和分銷挑戰。國際能源署(IEA)警告稱,天然氫“可能過於分散,難以以經濟可行的方式進行開採”。
Rystad Energy氫能研究主管Minh Khoi Le表示,目前很難預測天然氫是否能在2025年兌現其承諾,“我認爲去年是天然氫領域變得真正有趣的一年,因爲那時很多公司開始規劃鑽探和提取測試,也開始有大型參與者加入。”
“不過,自那以後進展相對緩慢,目前只有少數公司真正開始了鑽探。”Le去年曾形容全球對天然氫的爭奪爲“白色淘金熱”,他說,儘管過去12個月沒有重大突破,但投資者興趣的增長可能會帶來有意義的成果。
Le告訴媒體,“現在,我們開始看到一些公司獲得投資,有資金支持他們的鑽探項目。因此,如果我們想要知道‘天然氫是否可行’的答案,今年可能就能得出初步結論。”
長期以來,氫氣被認爲是能源轉型的重要潛在能源之一,目前大多數氫氣依舊依賴燃燒煤炭和天然氣製取,這種被稱爲“灰氫”,但這個過程會產生大量溫室氣體排放。
如果加上碳捕獲技術,產生的氫被稱爲“藍氫”。而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氫氣,被稱爲“綠氫”。不過,由於成本高企和經濟環境不利,綠氫的發展受到了嚴重阻礙。
去年8月,澳大利亞的HyTerra公司宣佈,獲得了來自福特斯克金屬集團2190萬美元的投資,資金將用於擴大勘探項目。福特斯克發言人表示,公司進軍天然氫領域符合其“探索零排放燃料”的戰略承諾。
福特斯克還承認,目前仍需更多工作來全面評估天然氫的排放特性,但將這項技術描述爲“加速工業脫碳的有前景機會”。與此同時,年內早些時候,英國石油的風險投資部門BP Ventures領投了英國天然氫初創企業Snowfox Discovery的A輪融資。
而法國初創公司Mantle8也最近獲得了340萬歐元的種子輪融資,投資方中有比爾·蓋茨創立的突破能源投資基金。突破能源投資基金的首席技術官Eric Toone表示,基金支持Mantle8和美國初創公司Koloma,因爲天然氫的潛力可能“開啓一個清潔、本地化能源的新時代”。
Toone還表示,“氫氣本身就是純粹的反應能量。如果我們擁有足夠多、且價格足夠低廉的氫氣,幾乎什麼都可以做。製造金屬、生產燃料,甚至製造食物,且排放比傳統方法少得多。”
“我們知道天然氫廣泛存在,不僅限於零星分佈。早期勘探已經在六大洲發現了天然氫。當前挑戰是如何高效提取、如何安全運輸,並建立起利用它的系統。”
Mantle8的高管Aurian Durbuis表示,從風險投資的角度來看,勢頭確實在增強,“確實,興趣在不斷增長,尤其是考慮到當前綠色氫氣領域的困境。人們開始將目光轉向其他解決方案,這對我們有利。”
“問題在於,我們能否找到可開採的儲層——用石油和天然氣行業的術語來說。整個行業需要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Durbuis說道,“我們預計將在2028年鑽探,希望那時能出現‘歐幾里得時刻’。如果屆時能找到高濃度、高壓力的氫氣,那麼一切都將被徹底改變。”
不過,行業組織氫能科學聯盟(Hydrogen Science Coalition)表示,天然氫的勘探仍處於“萌芽階段”,即便如此,大規模發現可提取的高純度氫氣的可能性仍然“相對渺茫”。
聯盟成員、科學家Arnout Everts指出,“如果拿美國頁岩氣革命作類比,即便未來能有大規模發現,實現工業化生產也可能需要幾十年。”該組織警告稱,追逐天然氫的熱潮可能會分散人們對當前急需的可再生氫氣的注意力,後者對於當前工業脫碳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