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牆藍柱小舖好復古!烏日農青共創館開箱 打造農產新聚點
臺中烏日地方創生團隊黑皮泥思土地學院與農會合作打造「農青共創館」,不僅設置飲品外帶店,也成爲青農會議討論、農產展售空間。(潘虹恩攝)
臺中烏日地方創生團隊黑皮泥思土地學院與農會合作打造「農青共創館」,不僅設置飲品外帶店,也成爲青農會議討論、農產展售空間。(潘虹恩攝)
臺中烏日地方創生團隊黑皮泥思土地學院與農會合作,將閒置逾30年的舊空間打造成白牆藍柱烏瓦的「農青共創館」,近日開始運作,不僅設置飲品外帶店,提供結合在地農產推出的飲料,也打造青農會議討論、農產展售等空間,盼逐步將場域活化成地方打卡新聚點。
烏日區農會右側辦公廳舍過去做爲農藥販賣處,自1993年遷至農會新大樓,閒置逾30年,民衆到農會辦事,車輛隨處一停,一度成爲陰暗凌亂的車庫;經活化整頓,舊廳舍搖身一變成白牆藍柱烏瓦小舖,地上鋪上紅磚,時不時有青農在廣場展售農特產,還有多場講座、食農課程。
黑皮泥思土地學院共創人陳思婷說,農青共創館在烏日農會旁邊,本身富含文化歷史元素,又是烏日重要交通節點,緊鄰的三民街是烏日最早發展的街道之一,周邊還有3座歷史建築,希望能與農會、青農攜手合作,讓空間成爲充滿多元性的場域,讓各種與農業、土地、文化有關的交流在此發生。
她舉例,小舖內進駐品牌「農女子」,取名源於團隊是1羣推動食農的女子,同時也有「農好」的寓意,期望將各樣農產好物彙集展售。比如烏日青農販售的農特產,以戶外展售爲主,室內則可做爲相關加工品的展示空間。此外,他們也經營飲品小舖,結合農特產推出特色風味飲品,未來逐步將市集、低碳旅行、戶外教育課程等活動導入空間,建立民衆對家鄉土地的認同。
烏日區農會總幹事張漢強說,農業需要傳承,不能只靠青農單打獨鬥,需要農會組織輔導、給予支持,黑皮泥思團隊和許多青農致力推動食農教育、在地文化傳承和美食推廣等等,農會協助創建農青共創館,希望用農會百年的農業推廣經驗輔佐這羣年輕人,共創新願景。
青農吳侑哲表示,農青共創館提供青農比較好的展售場域,不僅攤位擺起來較有質感,緊鄰農會也能帶動人流,民衆也會對於能在農會場域擺售的產品較安心,希望可以達到地產地消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