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萬預算補助沒人領?臺北逾6成公有市場攤商拒用電子支付

臺北市推動攤商電子支付獎勵計劃,提高攤商使用電子支付服務意願,但公有零售市(商)場近2年有逾6成、29處市(商)場攤商未申請獎勵金。(本報資料照片)

臺北市推動攤商電子支付獎勵計劃,提高攤商使用電子支付服務意願,但北市審計處報告指出,公有零售市(商)場近2年有逾6成、29處市(商)場攤商未申請獎勵金,或未於明顯處標示可使用之多元支付方式等情。北市市場處迴應,部分市場攤商仍習慣以現金交易,故未申請獎勵計劃,針對未申請的市場,將規畫於相關講習課程中,加強宣導推廣獎勵計劃。

北市市場處爲獎勵公有零售市(商)場使用電子支付,訂有「臺北市公有零售市(商)場、夜間攤販集中場(區)及地下街電子支付獎勵計劃」,採分級獎勵方式,依每月電子支付交易筆數級距,予以不同獎勵金。

獎勵金共分爲5級,分別爲每月電子支付交易筆數20至50筆、每攤獎勵金1500 元,51至100筆、每攤獎勵金2000元,101至200筆、每攤獎勵金2500元,201至300筆、 每攤獎勵金3000元,301筆以上、每攤獎勵金3500元,並於2024年度編列預算1000萬元, 辦理公有市(商)場及攤集場數位轉型推廣計劃,執行數725萬餘元。

根據審計報告,依市場處統計北市公有 零售市(商)場電子支付設置使用及申請獎勵金情形,48處公有零售市(商)場實際營業攤位計7177個,設置電子化支付設備攤位數有7150個,設置率爲99.62%,截至2024年11月13日止,仍有29處公有零售市(商)場連續2年未有攤商申請獎勵金,佔比達6成以上。

其中2024年未申請獎勵金的市(商)場攤商,不乏爲排隊名店,且其店內無設置除現金以外付款方式的明顯標示,或爲甚多觀光客到訪的市場,其公佈欄或大門處並未顯示購物可使用的多元支付方式,影響電子支付服務使用等情事,經函請研析癥結妥謀善策。

市場處指出,有29處公有市場連續2年符合資格卻未申請的有,木柵、木新、成德、西湖、幸安、東門、松山、松江、直興、長春、建國、景美、華山、新生、興隆、錦安、龍城、環南、雙連市場、西門商場、中山商場、河濱一、河濱二商場、行天宮命理街、光華數位新天地等25處;剩餘八德、南鬆、永吉、信義市場4處,因有收回市場規畫,故未納入計劃範圍。

市場處說,部分市場攤商仍習慣以現金交易,亦不希望公開交易筆數等因素,故未申請獎勵計劃,市場處尊重不同營業習慣,惟針對未申請的市場,將規畫於相關講習課程中,加強宣導推廣獎勵計劃,並說明相關申請資料填寫方式,以簡化攤商申請行政作業,也將請自治會協助宣導攤商將非現金支付標示置於明顯處。另於市集精進計劃及行銷補助計劃中,也將市場使用電子支付的交易情形,納入補助比例之標準,盼從多方面提升電子支付的使用。

市場處表示,2024年度編列預算1000萬元,辦理公有市(商)場及攤集場數位轉型推廣計劃,鼓勵攤商(販)使用電子支付,2024年度獎勵計劃執行數計725萬1000元,其中公有市場執行數205萬3500元、攤販集中場執行數519萬7500元,本計劃採分級獎勵方式,依每月電子支付交易筆數級距,予以不同獎勵金,攤商於公告期間可提出申請。

市場處說,連續2年申請獎勵金的公有市場多爲星級市場,如士東、南門、大龍市場,除市場硬體設施、營運管理與服務品質上本就具備良好基礎外,市場攤商對數位轉型也多抱持開放態度,積極導入電子支付;其中2023至2024年間,核發最多獎勵金的市場爲士東市場,將持續向攤商宣導獎勵計劃,並協助攤商申請,鼓勵各市場提升電子支付交易筆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