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集微短劇講述“東城故事” 《鐘鼓樓前》今日開機

本文轉自:人民網-北京頻道

人民網北京6月30日電(記者池夢蕊)6月30日,百集微短劇《鐘鼓樓前》在北京鐘鼓樓開機,將創新演繹中軸線上的“北京故事”,打造“北京大視聽”精品項目。

近年來,東城區不斷加大新時代的“東城敘事”,陸續推出了大型人文紀錄片《足跡》、電視劇《衚衕》、文化探訪微紀實專題片《課本里的東城》等一系列“叫好又叫座”的文藝作品。

據瞭解,《鐘鼓樓前》聚焦中軸線上的鼓樓衚衕人家,講述了京味美食傳人張小京與互聯網創業青年張敬東的代際碰撞,並通過俄羅斯留學生葉琳娜這一角色,反映中外文化的不同視角。該劇選題貼近生活,情節衝突緊湊,以輕喜劇的形式展現老北京匠心堅守與新北京青春活力的交融,通過“小而美”的微短劇敘事,傳遞古都在傳承與創新中煥發的新韻味。

微短劇憑藉其“小切口、快節奏、強情感、廣傳播”的特性,已成爲新時代文化傳播的“輕騎兵”。《鐘鼓樓前》的創作,是北京市推動微短劇高質量發展、豐富“北京大視聽”品牌內涵的生動體現。據瞭解,近年來,北京市始終將微短劇高質量發展作爲‘北京大視聽’品牌建設的核心內容,以首都站位、首善標準推動微短劇提質升級。2024年以來,近百部“京產”微短劇入選國家廣電總局推優評獎,數量質量領跑全國。本次東城區推出微短劇《鐘鼓樓前》,厚植首都核心區文化沃土,用心、用情、用力講好有深度、有溫度、有力度的北京故事,將實現“一部劇活化一座城”的示範效應,爲古都文脈注入時代活力。

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已突破500億元,用戶規模達6.6億。《鐘鼓樓前》通過影像化、場景化的數字表達,將古都故事以年輕態、國際化的方式呈現,是活化城市文化、探索“微短劇+文旅”融合發展的創新樣本。該劇將在鐘鼓樓、隆福寺文創園、史家衚衕、古觀象臺、鮮魚口街區等近20處東城文化地標進行實景拍攝,並融入便宜坊、稻香村等老字號元素,串聯起一幅生動的“最東城”人文畫卷。借勢微短劇億級流量,吸引遊客走進東城,形成“觀劇—打卡—消費—傳播”的文旅閉環,推動實現“一部劇帶火一座城”的乘數效應,讓東城故事、北京故事“破圈”傳播。

未來,東城區將持續以“微短劇+”爲抓手,匯聚首都文化建設的“強聲浪”,推動文化資源可視化、年輕化傳播。這部承載着古都文脈與時代氣息的百集微短劇,預計將在暑期與觀衆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