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髮婦「爲何固執爭搶1位子」 社工曝背後原因:不是她可以控制的

記者劉維榛/綜合報導

北捷一名婦人要坐優先席,結果她才挑釁完,就被眼前的年輕人一腳踢飛。事實上,事發當下明明有其他位子,爲何婦人堅持要特定那個位置?一名趙姓社工觀察直言,婦人似乎看起來生病了,「很固執又動手動腳,晃來晃去多管閒事,這些都很像失智症前期症狀」,固執其實也不是長輩可以控制的。

一名趙姓社工在臉書表示,看到北捷衝突影片後,發現婦人有點像「過世的長輩失智症前期的樣貌」,擔心對方體內是否會有內傷或血塊,「老人家很可能一撞到過兩天就過世。」

趙姓社工強調,他並非要逆風發文,而是多年工作經驗讓他看出端倪,婦人固執、動手動腳又晃來晃去,行爲很像失智症早期的症狀。他解釋,「固執其實是老化現象」,隨着額葉功能退化,長輩會更難彈性思考、容易堅持己見,這不是單純的個性問題,而是老化過程的一部分。

▲臺北捷運年輕人與老婦衝突。(圖/翻攝自Threads@queen7_910)

他語重心長指出,理解並不代表容忍,而是應該通報相關單位協助,而不是用暴力相向。他也憂心媒體渲染少數長輩的脫序行爲,容易激化代間衝突,長輩覺得年輕人不尊重,年輕人覺得長輩不講理,最後誰也不想再退讓,甚至容易產生情緒與暴力。

趙姓社工最後提醒,博愛座的意義,不只是誰坐誰讓,而是「互相理解與體諒」。長輩要的是安全感與尊嚴,年輕人要的是尊重與被看見。當我們遇到情緒失控的長輩,也許正是他需要幫助的訊號,「有一天我們也會老,也可能變成不理解新世代的固執老人。」他呼籲社會應該補上「理解老化行爲」與「公共對話」的教育,避免世代間的對立愈演愈烈。

▲曾姓婦人在北市大同區一家便利商店遭警方帶回。(圖/記者邱中嶽攝)

繼昨天踹飛風波後,警方進一步調查,73歲的曾姓婦人因多起竊盜罪嫌遭判刑55天,但未到案執行,9月30日遭士林地檢署發佈通緝,大同分局民生西路派出所1日電腦連線確認其通緝身份,在超商內將她逮捕,曾女一度辯稱「你們找錯人」,但她早已是派出所熟悉的人物,員警確認無誤後將她帶回。

據悉,曾姓婦人住在大同區涼州街附近,經常跑到派出所門口自言自語,儘管沒有做出脫序行爲,但仍讓警方印象深刻;另外,曾婦也被其他派出所因爲竊盜罪嫌逮捕,但她情緒不穩,經常在警所裡大談陰謀論,包括懷疑被下藥、被陷害等等。

※本文獲得社工趙浩宏授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