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翁血便腹痛罹胃癌 醫靠1招切7公分腫瘤免化療
八旬翁血便腹痛罹胃癌,醫靠1招切7公分腫瘤免化療。(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
南投縣1名80歲黃姓老翁近期因血便、腹痛至就醫,經診斷罹患胃癌一期,衛福部南投醫院膽腸胃科醫師考量老翁曾因腹主動脈瘤接受治療,加上身體虛弱,透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成功切除7公分腫瘤,術後不需化療、放射治療,只要定期追蹤,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80歲黃姓老翁近期因血便就醫,經診斷罹患胃癌,南投醫院膽腸胃科醫師以「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切除腫瘤。(南投醫院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80歲黃姓老翁透過胃鏡檢查,發現胃部有7公分腫瘤(圈處)。(南投醫院提供/楊靜茹南投傳真)
南投醫院肝膽腸胃科醫師黃耀光表示,黃姓老翁透過胃鏡檢查,發現胃部有7公分腫瘤,導致解血便、腹痛,通常手術是胃癌的主要治療方式,但考量患者年事已高,有高血壓、心臟病、貧血等病史,身體較虛弱,術後若傷口恢復不好,增加感染風險,且產生併發症的機率較高,所幸腫瘤位於胃壁黏膜層,屬表淺型胃癌,且尚未轉移,經評估後使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
黃耀光解釋,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是經由內視鏡去切除黏膜層的腫瘤,不需要手術切除或重建器官,外觀上沒有任何傷口,恢復速度比傳統手術快,還能在術後保持正常的飲食功能,加上老翁是早期胃癌,免挨刀切除胃部腫瘤,出院返家僅需定期追蹤,不必接受化療或放射治療,保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依據衛生福利部死因統計及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顯示,每年4千多人罹患胃癌,胃癌爲十大癌症發生人數的第8位,也是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的第8位。南投醫院提醒,胃癌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人常誤以爲胃腸不適而輕忽,而錯失治療良機,建議有胃癌家族史和其他胃癌風險因子的患者,定期接受胃鏡篩檢,有機會發現早期病變,儘早接受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