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記者探訪北京井岡山上海後感慨:中國正以多極化“塑造人類的未來”

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道 《真實巴西》網站6月10日刊登記者莫妮絲·拉韋納的一篇報道,題爲《中國之行與多極化未來》,編譯如下:

5月19日至30日,筆者和《真實巴西》網站記者盧卡斯·埃斯塔尼斯勞應中方邀請,跟隨一個巴西代表團訪問了中國這個亞洲大國。代表團一行大約有20人,包括記者和來自巴西各政黨的成員。

我們訪問了北京、井岡山和上海,每個城市都體現了中國社會鮮明的特色。

北京讓我們看到了中國悠久的歷史。在首都的中國共產黨歷史展覽館,我們看到了該館珍藏的卡爾·馬克思手稿。那些紀念碑也提醒着我們,帝國主義曾對世界各地人民進行的壓迫和剝削。

我們從井岡山高聳的山巒向下俯瞰,映入眼簾的是一座“紅色革命城市”。在街道上,紅色文化的象徵隨處可見,折射着這座城市在中國歷史上的重要地位。就連購物時也是如此,因爲很多旅遊紀念品都是革命主題的。我們參觀了毛澤東曾經居住過的房子、過去的軍隊設施以及當前旨在振興鄉村的項目。在巴西代表團與中國東道主的對話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個經常被談及的話題。

我們的旅程在上海結束,大家帶着對高科技發展的無限想象來到這座城市,結果所有人都沒有失望。在這裡,科技融入了人們的日常生活。這座城市是許多科技公司總部的所在地,這些公司正在探尋各個領域的科技解決方案。在訪問過程中,我們參觀了一家由年輕人創辦的公司,該公司致力於開發可用於招聘流程的人工智能。

在中國度過了這麼多天,代表團一行不可能不花時間思考中國社會和國家的特點。中國採取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模式,國家着力推動基礎設施建設、保障就業、促進消費,併成功地戰勝了極端貧困。在這個泱泱大國,中國領導人帶領人民制定並實現願景。

《真實巴西》網站從兩年前就開始向中國派出常駐記者,今年打算更進一步,在中國建立一個小型編輯部。因爲中國不畏諸多挑戰,正在以多極化爲基礎塑造人類的未來。

這是一個傳統與現代交匯的地方,西方政治學的概念在這裡無法全盤套用。這也是一個致力於改善任何落後現象的地方。在這裡,大街上跑着電動汽車,道路兩旁栽種着鬱鬱蔥蔥的樹木,人民更是非常友好和熱情。(編譯/劉麗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