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西版數位中介法?社羣平臺須為用戶發文負責 緊縮對科技巨頭監管

巴西近期要求強化網路監管的呼聲日增,起因包括2023年1月8日在首都巴西利亞的暴動事件。路透

巴西最高法院26日裁決,社羣媒體平臺應就用戶發文內容承擔法律責任,緊縮該國對科技巨頭的監管。

英國金融時報(FT)報導,依此裁決,臉書、TikTok與X等業者,將須即時下架仇恨言論,以及具煽動性或「反民主行爲」等內容,即使法院未事先對其頒佈下架命令。據最新裁決,一旦用戶向數位平臺通報違法內容而平臺未進行刪除,即可提告要求平臺負責,推翻先前規定。

此前,平臺僅在未依法院命令移除第三方貼文時,才追究其民事損害責任。巴西最高法11名大法官有八名投票支持,認定過去規定「已無法充分保障基本權利與民主」。

報導指出,上述裁決將助長全球對網路言論自由界線的爭論。批評者警告,這項決定恐導致科技業者對內容進行預先審查。巴西保守派人士表示,這項裁決將對言論自由產生寒蟬效應。

此舉也可能加劇與美國政府間的緊張關係。川普政府先前揚言,對涉嫌審查美國企業與公民的外國人士,祭出簽證限制。

一些科技集團也對此反應冷淡。臉書母公司Meta表示,「這帶來法律上的不確定性,恐嚴重影響言論自由、創新與數位經濟發展,並提高在巴西營運的風險」。Google則說,先前該公司已對「可能衝擊言論自由與數位經濟的變革表達關切」,目前正在分析該項裁決的內容。

巴西近期要求強化網路監管的呼聲日增,起因包括2023年1月8日在首都巴西利亞的暴動事件。當時,極右派前總統波索納洛的支持者,闖進政府機關,促請軍方發動政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