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鐵殲10擊落印度飆風戰機 呂禮詩3個字呼籲國軍建軍方向

中共殲10型戰機。(圖/本報資料照)

印度與巴基斯坦近日爆發激烈軍事衝突,焦點集中在中國大陸制的殲-10戰機擊落印度法制「飆風」戰機,這起事件不僅引發國際軍事界廣泛關注,也在臺灣掀起一波熱議。前海軍艦長呂禮詩認爲,這次印巴戰爭中,有3項特點,就是視距外、數據鏈、體系化。因此,他呼籲,國軍在建軍時,不要一項一項建軍,要建立體系化。

呂禮詩今(11)日在《新聞大白話》表示,印度買裝備像梅花鹿,點子很多,但點點不相連。現在的大國建構防禦和攻擊系統,例如在這次印巴戰爭中,有3項特點,就是視距外、數據鏈、體系化。

他分析,過去有許多軍事專家喜歡用單一武器相比較,但這次發現完全行不通,因爲實際上是一個體系在對抗,而不是S400和紅旗9在對抗,也不是飆風戰機和殲10在比拚。

他披露,巴基斯坦其實是中國大陸手把手帶出來的。在2023年中巴雄鷹10的演練就可以見到,中國大陸出動殲11B,目的是在模擬印度,印度卻完全不瞭解。另外,中國大陸還出動空警500預警機,地面上還有紅旗9飛彈。從這次戰爭可以想像到,中國大陸已經完成體系化作戰。

例如,去年在珠海航展的一家公司曾經介紹,預警機把蒐集到的資料傳給衛星,再由衛星傳給前線的戰機,也就是傳遞透過數據鏈,戰機發射飛彈是視距外,形成體系化作戰,這是這次作戰特徵。且如果巴基斯坦有忠誠僚機,對於印度所造成的戰損,會比想像的更嚴重!

呂禮詩直言,以上這些技術不是中國大陸所獨有,美國的Link16也是如此運作,預警機扮演重要角色。當軍艦發射飛彈時還看不到目標在哪裡,是透過預警機進行命令導引,到最後階段,飛彈纔開啓主動雷達,直接攻擊目標。被攻擊的目標即使有電子戰能力,也不知道飛彈是朝向它而來。

他建議,國軍在建軍時,不要一項一項建軍,要建立體系化。